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是到了想学什么就能学什么的地步。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家长、老师、学生挣扎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烦恼之中。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生活还很苦,上学也只是那几本基础性的课本。虽然课本不多,但留给我们读书的时间也不多。为了生活的好一点,放学后我们要帮家里做农活与家务,有时候也要请假到队里挣工分。所以,谈到上学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觉得苦的,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没觉得上学苦。
反观现在,每每谈到教育,总能在一些人脸上看到大大的苦字。平时见了面谈论教育的时候也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对。时间久了,听多了也会觉得有些地方不对,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上学后,这种感觉更明显了。所以,对教育方面的关注也多了些。
记得,去年看了《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后,知道了现在教育中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对何帆老师《变量》一书中提到的那个山区小学的教育情况颇有感触。也对今年的跨年演讲有了期待,希望从中能找出更多的有关教育的前沿信息。
今年的跨年演讲我也看了,特别是第四份来自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的报告。
从报告中感受到的依然是浓浓的焦虑。罗胖提到新榜的徐达内给出的一组数据: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在微信公众号,同时有“教育”和“焦虑”两个关键词的文章里,有3470篇,阅读超过了10万+,平均每天将近10篇。“家长”、“父母”’和“焦虑”连在一起的10万+,有6751篇,每天18篇。说明我们这代父母确实很焦虑。
这个焦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罗胖收集了很多种解释:有人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名校的毕业证,社会的好多门你都敲不开;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发展了、教育工具多了,军备竞赛当然就升级了;也有人说人工智能要替代人类,把这一代家长吓着了。当然还有让罗胖听到的最开脑洞的一个解释是,因为当年那些高考的受益者,被高考、被大学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代人,也开始养育孩子,冲进了教育市场。他们最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条道理,因此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这条赛道,让下一代重复这个过程。这就像玩游戏,突然有一批付费玩家集体上线,竞争怎么可能不激烈。
面对这些罗胖还不能劝咱别焦虑,因为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那面对教育这个焦虑我们又该如何呢?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别急,沈祖芸老师的这份报告中有解决的办法。报告中讲述了沈祖芸老师在过去的一年内访谈了100多位教育工作者,考察了全球25所中小学校、12所世界名校后发现,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虑一个问题:工业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
这份报告里有一句话非常重要: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
面对新的形势、新挑战(不是单一的挑战而是综合挑战),我们处在不安与手足无措之中,也许这些变化正是我们焦虑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改革后,我们对现在的教学常常摸不着头脑。
那现在的教学复杂吗?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
报告里有几句话,说得很明白:你就想一想,今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哪一件事,不是一个综合挑战?哪个挑战是只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能应对的?你发现没有,当你还以为学校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了自我进化。从教学阶段开始,让课程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
与特别是十一学校联盟的总校长李希贵对课程概念的解释: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生们提前体验,提前触发孩子们的禀赋。
教育这个词的范畴在今天已经变了。因为教育本来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
对最后一段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人点亮人就是做到授人以渔
从今年的跨年演讲中,透出两个信息:1、关于教育的焦虑无法避免。2、教育的方向,不应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应是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所以,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们不因仅仅只是焦虑,更因思考教育中我们要的是鱼还是渔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