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量来源于自信,信念非常重要,一定是孩子自己进行持续刻苦的刻意练习,我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眼前的代价,包括安逸。需要千方百计锻练的,这个东西锻练出来的孩子都成材了。在孩子没发动起来,推着走的车快,在他发动后,一个油门就甩开别人了。不是孩子怼家长,而是家长相信什么。一个人真正影响自己一辈子的是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你的价值排序和你相信的东西。假的相信,就不行动。相信初二两极分化,相信相信的力量,所有的担心都变成诅咒,你先相信这个,所以你比平时都焦虑,焦虑后孩子跟你发怼,怼来怼去破坏了p,破坏了亲子关系,他的安全感,于是孩子动力越来越慢。其它人都往前走,显得他掉队了。思考,反馈。家长听见孩子说话就比听不见孩子好一大截。听见别人的话再作反馈,静下来不焦虑。学会倾听,而不是焦虑拖着孩子。再进入深度思考。当你能听见别人说话了,到底你在信什么很重要。你相信初二孩子会掉下去,你总以为你不做点什么孩子会掉下去。而没有想明白,恰恰是你做什么导致孩子掉下去了。真正该做的是,当你学会倾听,孩子是向上走的,决不会往下走,学不会是往下走的。当你学会深度思考,孩子才会往上走。对深度思考要求很高,至少跟孩子沟通对话时聊同一个话题,不然孩子觉得跟你完全无法沟通。当完全没法沟通时,你给他出的每一条路径就堵死一种可能性。你愿意去相信的东西和事实无关,和想要的东西有关,和我们认为的路径有关,我们愿意相信这么一条路径下,孩子会变的非常好。而不是只有我特别焦虑的,天天发出诅咒的,孩子才能非常好。静下来永远是重中之重,越不静,越打听越焦虑。0~60分是一档,看上去有60分差距,但实际上是一档。60~80是一档,但凡有动力了,至少也到80分以上去。那就千方百计去调动,围绕着"胜任感",孩子要胜任,要持续的给他正反馈。让他自主,自己给自己列计划,并且鼓励他,配合他,想办法去完成最基础的东西,并且孩子要有一个信念,我只要持续的按我的计划走,就离目标越近。我的目标有没有,我的目标是不是在那,那是我的目标还是妈妈的目标。如果是孩子的目标那一定不是妈妈的目标。先学会倾听,最后还是回到提分公式。
2.专注力不强,会一学儿想起点什么事就跟你说,大脑里面一直有个声音想说话。
解法:坐那让孩子说,往外倒,倒光了,他就会认真持续学习。这个过程需要家长持续的倾听,给出正反馈。想办法联结上,联结上她会迅速倒给你,没联结上怎么倒都反馈不对,当他反馈对了,倒的就舒服了。另外,孩子列计划。列计划后头脑电视,头脑过几遍,自己如何专注的做这件事。闹钟响的那一瞬间自己按什么方式做,半夜11点到家赶紧睡觉,睡觉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更值钱的。从高考最后成绩看,把时间拿去睡觉比学价值更高,分更大。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睡觉过程中不要再学东西了,白天用了一天的大脑积攒了大量毒素,睡觉是给他解毒,睡了觉后还能用,接着用功往里倒毒素,你会发现孩子中了毒后,孩子大脑就不转了。有的家长大脑不转了,办法就解毒。孩子总想到死,孩子有累且辛苦的感觉。对死亡焦虑比较容易失眠,因为睡觉类似死亡。世界颜色单一,生命里只有一件事情可重要其它都不重要,于是生活充满了一种颜色。特别喜欢看书,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持续压抑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别人觉的对的事。从小到大,他父母一直在说这事对,那事不对。一个没有反抗精神的孩子就是成材了也不会成大材。持续做父母认为做的事情,就是压抑自我成长。看书是父母允许的事情里面可能看起来比较有趣的那一个。没办法出框做我想做的事情。原因是父母温暖而坚定,坚定的范围太狭窄了。然后就变成了我的世界没有期待。持续的压抑自我,完成父母的期待。于是我无力的呐喊,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来完成你们的梦想。你不能晚睡,影响了成绩。和可以晚睡,成绩掉个四五百分无所谓呀。父母肯定选择后者,所以在他的世界里颜色是单一的。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所以父母什么情况下让孩子生活满意度提高,什么情况下让他相信未来可期,未来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爸爸在那一瞬间给孩子提出了个期待,并且还给了个合理理由,于是孩子哭了。只有夜深人静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想寻找一下生命的意义,但父亲说影响了学习。那怎么办,孩子还是应该早点睡?做好倾听,就能把他体内太多的垃圾收走,先给出正确反馈,他舒服了就能早点睡了。当他把垃圾桶倒光,露出来的是大理石的地面。不然全是垃圾不好再盛东西,再往下给他画大饼,描绘愿景。当什么的时候,我们有哪些海阔天空。聊你自己去过最好的地方,描绘我们将来可以做好多事情。努力努力去做好多的事情。
3.有些饮料常年喝也没事,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学习,培养好习惯的。真正不让家长管的是事无巨细的帮孩子做了,这样的管。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定要把习惯养好,家长管的底限,当然有能力还能管的好的,不然迟早会出事的,完全不管学习是不行的。有执念家长不如不管。像二大爷的孩子,习惯还不好,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只有让孩子自己在意,在意结果,所以在意过程。除此以外所有东西都帮不到他。想让别人在意,很多的时候是不能讲道理的,你跟他讲道理,趾高气昂,思想高度高的给他讲大道理,别人是不会在意的。把他在意的东西和这个事情联上的时候他就在意了。他在意看电视,告诉他如果不先扫地就没法看,就把地扫了。要知道孩子在意什么。妈妈反复在意的东西就是真正在意的东西。当妈妈每天早上催孩子上学,孩子就不在意迟到了,因为有人一遍遍催她,比她自己在意。当孩子小的时候吃健康食品时,家长真心实意的称赞他,哎,注意健康了!这是好的。你要注意健康,吃这些垃圾食品这是不好的。这是不好的,把我的享受和健康划了个对立!就是当健康和她(享受)是一伙的,就越来越注意健康,当健康与它敌对时就越来越讨厌健康。学习也是一样。孩子哪样做不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服务社会,每个人都应该终身学习,学校的学习终究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过客,我们真正要学的东西绝大多数是在社会上去学习。学习很重要,但学习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尤其在学校的学习更是生活中的一个过客。对妈妈来说,孩子很重要,但孩子不是妈妈生活的全部。真正的成长是母体分离的过程,真正的妈妈为孩子好,是盼着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