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599939/a9c4056e9a2166d6.jpg)
这本小说将近54万字,54万,对于我来说已经算是非常长的内容了,我最近看的大多是在10万字左右的,而且好多都没有看完。
《我就是这样的女律师》,7月4号到今天(7月8号)阅读5天,历时16小时30分钟,终于看完了。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中的想法,看完后这本书后,但真要动笔点评,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
这么说吧,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对书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专业领域的案件会有种熟悉感,进而觉得书里面的各种人物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很真实,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就进入作者构建的每一个情节中,所以会有一种想要一直看下去的冲动,想要迫切的知道每个案例中最终的结果如何。
抛开书中法律专业领域的部分,也有很多生活话题,比如爱情、婚姻、传统文化传承、独立、家族继承等等,即便是非法律人士,也能对这些话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对书中的人物做法也会有一番自己的思考。看书名会被列为一种俗气的职场打怪类爽文,至少起初我是这样以为的,要不是看在它排在神作榜前三,大概率不会点开看。但幸好,我没有错过。算是我喜欢的一本小说。
尤喜其中的对话,以及及时的景语描写。如:
“人生在世一辈子,勤勤恳恳、辛辛苦苦、战战兢兢,图个什么?除图钱,剩下的不就是保持心里头平衡的那一份公道了。”
“我有时候在想,与其说我们整天都在跟法律打交道,倒不如说我们整日面对的是人心之间最真实的欲望和矛盾。法律关系再复杂也是有限的,人心再简单,也是难以窥探全貌的。”
“西方法理学是基于海洋文明而建立起的平等责权观,而中国人的智慧则孕育于农耕文明之中,对世界与自我的关系自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两者相互碰撞,当然不能毫无障碍就水乳交融了,抗拒、不解、冲突都在所难免。想要精进业务,就必须弄明白当事人们究竟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而真正想要了解中国人是怎么想的,还是得回到土地上。”
“守土重迁这个词,我们现在听起来会觉得又老土又过时,但当你一个人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你真的会有一种天与地之间除了脚下这片土,我谁都不需要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世界是一只大眼睛,从高高的天空中来看自己,人就像是土地上的一颗庄稼,今年播下什么种,明年就能收获什么果,人们笃信这种朴素的种因得果观念。程风的爷爷反复强调要勤恳耕耘,不能冒进,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因为今天迈出的每一步、滴下的每一滴汗,都会助力明日成果的生长,这正是祖先们一代一代观察得出的结论。”
“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即便苦涩难咽,但只要吃完了,下一季重新翻土播种,又会得到好的结果。”
“法律是社会中最普遍的良知,最朴素的公道就是善恶终有报。”
“夫子说,窥得一斑,而得意忘形,自以为星辰大地尽数掌握之间。……世界长了眼睛在看自己,换个角度想想,如果用自己的眼睛往外去看世界呢?”
“在传统社会里,大家一辈子能打上交道的人都是熟人。所以一直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从自己的角度往外看,世界就是一张私人关系网。”
“在熟人社会中,我们用姓氏和血缘拉出一张呈同心圆状的关系网,最内圈是父母孩子、然后是兄弟姐妹,三亲、五服、十族就是对这种关系最简单的划分。越往外亲疏关系递减,社会规则的适用力则递增。所以可以看到,越是关系隔得远的人,越是喜欢叫嚣正义。现代社会有键盘侠横行,古代社会押送犯人去法场,沿途也会不少扔香蕉皮的围观群众。而对于越是亲近的人,处于自私的本性,则越希望他们能逃避一切规则和惩戒,就比如一个贪官整个家族的人心里其实都知道他犯法了,但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都用另一种说辞去解释这种违法行为,有的时候解释甚至是鼓励,赞成他能干、有本事之类。没有人会去举报,甚至连提都不会往法律上面提。”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迁徙,年轻人进了城,开始适应商品社会里的陌生人规则,通过契约建立联系,大家过得也挺好。很多年轻人甚至连亲戚该怎么称呼都不想搞清楚,这不是单纯的忤逆,只是生活和交际规则发生了变化而已。”
“从更深远的方向上看,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人情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变。程风的爷爷就像最后的莫西干人一样,站在两个文明的转折处,怅然若失。交在我们手里的任务则更加艰巨,如果一定要在赚钱之外给工作找一个意义,我想那就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人们建立起基本的法治观念,把自己融成一粒粒能补天的石子,补上这段思想文化的落差。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历史使命了。”
夏夜星空下,纳凉避暑的农家小院里,男女主人公间的一大段朴实透澈而又富有哲理的对话后,一段景语自然而来,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周的夜忽地静了下来,月色如流水一般柔柔地从深墨色的天际滑落,凉风徐徐吹在肩头,带动发丝微微而动,在耳边散着细碎的声音,远处似有蝉鸣、又似有蛙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