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20503
“死,葬之以礼。”父母去世,孝子会自然流露哀戚之情,不着华美衣服,疏于注意容貌,甚至吃什么都不觉得香甜,但是会有度,依礼来办理丧葬事宜。按照《孝经·丧亲章》里孔子所说,“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至诚恭敬,悉心为父母准备妥帖棺椁、基本的安葬衣被等。“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朱熹老夫子也说:“亲殁之时,凡殡葬之具,必诚必信,也都依着礼。”办丧事,在农村要找好一块墓地来妥善安葬父母;城市里,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会,拿到骨灰后要虔诚恭敬供奉在适当的地方,因为放在骨灰盒里就等于安葬了父母。
“祭之以礼。”父母过世以后,《孝经》告诉我们:“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要按照每年固定的时日来祭祀父母。朱子说“祭祀之时,外则备物,内则尽志。”祭祀的时候,要诚敬地准备一些物品,更重要的是内心思念着父母恩德,不能忘记。《弟子规》讲:“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祭祀的时候侍奉父母要如同在生的时候一样恭敬和虔诚,不忘父母的期望,努力修身齐家。
《弟子规》还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古时候有结庐守丧三年,追怀父母的恩德,大恩的父母离开了,不能贪图享受,酒肉都不要吃,吃素。现在我们也可以心丧三年,缅怀父母,这就是祭祀之礼。《论语》还讲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生三年而后免于父母之怀。”也就是说父母亲亡故之后要守丧三年。没有这三年,就无法报答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养育之恩,父母不在了,还要以礼相葬,以礼祭祀。
其实,“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孔子对于“孝”的最全面的一个解释。我们平时关注于“爱”,关注于“敬”,关注于“养身”“养心”“养志”也都偏于一个方面。“孝”说白了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以礼相待;父母去世了,要以礼相葬,要以礼祭祀。
【思考之四】孝与为政有何关系?
本篇第21章是最好的回答。有人问夫子为什么不从政?夫子引用《书经》的话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在家不违背父母,依礼而行,友于兄弟,这就是为政,怎么样才算是为政呢?为政就是从实践孝悌之道这里开始。
本章通过孔子对孝的解释,说明“孝”是契合为政以德的“德”的,为政以德的下手处就是孝。孔子用“无违”两个字精确概述了孝和为政的关系。
总结这一章,我们学习到古人对待父母,恭敬孝顺,不违逆,不仅生前晨昏定省,照顾备至,事之以礼;就是父母亡故了,还是一直怀念着,死的时候“葬之以礼”,也并不是就结束了,还要“祭之以礼”,念念不忘父母,延续着孝德的内涵。《孟子》说“大孝终身慕父母”,父母可以离开世间,但是对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对父母的思慕是尽其一生的。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父母过世哪怕久远了,孝子还是怀念不已。这样做,人心就会归于淳厚,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共处,幸福安宁,社会和谐,离理想的大同社会就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