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风声的描述
- 大连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 风声是最好的讲述者,它亘古不变,生生不息。
- 绝望与悲伤如影随形,在每一个有风的夜晚呜呜低语。
- 风从来都不是孤单的,它吹过湖泊便沾染了水汽,吹过丛林便卷带着落叶,吹过戈壁便裹挟着沙砾。
- 风是看不见的,但即便你躲藏起来,它也会告诉你它的存在,它会呜咽着,从窗户挤进来,凄清的声音里仿佛写满了一个个遥远而深情的故事。
二、最喜欢的几首诗
《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那一世》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经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三、其他摘抄
- 我知道他未生也未死。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永远地横亘在时间的长河中。
- 若不是前世有缘,岂会一眼忘穿,将时间、空间、言语都抛却,仅仅一眼,没有言语,却已相爱。
- 那是多么美好的姑娘啊,任何词汇都无法形容,她是雪山上最隐秘的雪莲,受到最初的雪水灌溉,受到最初的一缕阳光照射,她的一切都是纯洁无瑕的,尤其那双宛如湖泊的眸子,那里映着他的前世今生,一见倾心。
- 仓央嘉措踏进拉藏汗营门的那一刻,恍然间听到了来自另一个时空的一声喟叹。那声音并不哀怨,反而是轻松、如释重负的。他有些感动回过头去寻觅,在幢幢的人影中,他望见了年少的自己。
- 仓央嘉措到达青海湖时已是秋末,湖边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湖水是幽深的蓝,一直延伸到天际,与青山融为一体。天地间成为一条渐变的色带,先是灿烂的黄,然后是碧透的蓝,退回天边时是一抹淡淡的青。
- 有一种感情会长久地蛰伏在人的身体里,像蝉一样历经十余载的岁月,在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就开始为燃烧生命而歌。那便是,爱情。
读后感
- 仓央嘉措的结局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是绝然遁去,远去尼泊尔、印度,后返回西藏及青海,最后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圆寂。另一种说法是在依诏送京师途中,被拉藏汗手下所害。本来达赖死后应该塔葬,因为害怕追查死因,仓央嘉措死后被抛尸荒野。
- 我偏向于作者的观点,倾向于后者的“早逝”说。当时西藏有两股敌对势力,一是达赖系统的第巴桑杰加措,另一方是汗王系统的拉藏汗,争斗交点便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当初五世达赖圆寂,桑杰加措秘不发丧,隐瞒了整整十五年,自己秘密寻找到转世灵童即后来的仓央嘉措并加以培养。连当时的康熙都不知道内情。桑杰加措是第巴世家出生,亲叔叔是第二任第巴仲麦巴陈列嘉措,并自小就跟随叔叔,而且据传闻他是五世达赖之子。桑杰加措在任第巴期间,一方独大,统揽了西藏政务。后来被迫公开仓央嘉措身份后,自称土伯特王与和硕特蒙古汗王拉藏汗抗衡。桑杰加措意图毒死拉藏汗,被识破后双方战事爆发,后桑杰加措兵败被杀。拉藏汗一直称仓央嘉措是假六世达赖,并竭力向康熙示好。比起桑杰加措秘不发丧十五年,在拉藏汗已然胜利掌握西藏实权后,当时的康熙从全局考虑,对拉藏汗的胜利持默然态度。所以在桑杰加措死后,仓央嘉措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支持他,康熙虽然下诏命送仓央嘉措到京城觐见面圣,但因政治的残酷性,胜利的拉藏汗一心要自立新的六世达赖,因此仓央嘉措在送京师途中被杀并被残忍地抛尸荒野。作者认为这样的结局更符合历史衍生发展的常规。
- 仓央嘉措在两岁时被桑杰加措派出的高僧找到,十四岁被公开认定为转世灵童并被带到拉萨,直到二十三岁殁于去京师的路途,短短九年时间里,他始终挣扎在在权谋争斗之中,结局令人嗟叹,但他的六十多首诗歌,被誉为最具代表的藏诗,永亘流传于尘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