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觉得我很难沉下心来,去做自己的事。我说的沉下心,不是说认真,而是说的执着和不为其他诱惑而心动。
今天很想说说这个事情。在想如果开篇的时候,想到了《大学》的卷首一段。
仔细读了两遍。“只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是啊,我一直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又怎能安定地往下走,又怎么静心呢?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如小时候说的,我要成为一名老师,我要成为一名医生。而不是,我后来有的那样,我要有社会地位,我要有钱,我要过得很好~
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我没有问自己想成为什么。而是觉得做人力资源的工作,起步很苦逼,钱又少。而银行的工作,稳定,工资比较高,还可以让家人“骄傲”。所以,我选择了银行。可是这种都是外在的激励,不够我撑过两年的职业倦怠,受不了银行的苦,起步,其实哪份工作不苦逼?
在毕业后第一次跳槽换新单位时,因为怀孕了,失业了【此去省略1000字】。待业一年多跟随老公来到深圳,经历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打击。曾懊悔过,为何要离开第一家单位,懊悔到不能原谅自己;也自卑到尘埃里,觉得为什么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一年多的待业,一年的纠结。这个两年对我来说,不能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但是,也一定是经历了各种痛后,逐渐明白更多道理的一个过程。
银行进不去了(可以外包进,但自己不愿意),我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所以,我认定了这条路。我只好把自己归零,一切重新开始。
如果我最一开始,就把“银行行长”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作为我的目标,那么,我应该不会经历这么多曲折。也不会经历职业的转换和动荡。
在深圳的这两年,自己也承认,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用两年的时间,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实现了平常人至少四年的积累和工资飞跃。
但是,我还是没有停止过折腾。除了考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师,我还去考教室资格证;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各种去摸索“兼职”。比如,看到别人做得风生水起的微商,我也想去试试。选择了好的产品和,想着自用加销售,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
但是,最后没有坚持,只坚持了自己当消费者。我会考虑,时间成本和回报率。
现在,看到别人,做另外的产品,每月每月收入累加,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干劲和前途的感觉。
心又不能静了,想再试试。
但是,我在思考我真的能够做得很好吗?我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吗?
我职业发现的目标是什么?我要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这条路上,我还有太多要学要积累。我囤了多少课了?
嗯嗯,想到这里,很想对自己说,静下心来。把囤得课学好,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再上一个台阶,让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站稳脚跟,或者能够随时谋得一份可以让一家人都衣食无忧奔小资的生活再说吧。
嗯嗯,静下心来,在专业领悟提高了,有更多底气,再考虑其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