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是否有用,在我们家有一个毋庸置疑的答案。
我跟六六爸相识是在他读研究生的时候,他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新疆油田研究院,但是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他不得不重新考回武汉做了博士,我也因为他放弃了中山某附属医院唾手可得的工作,跨专业考到了那所学校。

六六爸想读博士,他爸一直是很反对的,因为村里的人经常会嘲笑他爸那么大年纪了没人养老。可是自从我俩在一起之后,六六爸再也没有那些摇摆不定的思想了,我家人一直鼓励他一定要一路读下去,这是他一个穷小子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六六爸出生在一个西南偏远大山里,他给我讲他过往经历的时候,总是带着调侃的口吻,可我怎么样都笑不出来。他几岁的时候开始为了读书,早上5点起床,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故事是,他说大冬天,下雨的时候,怕把胶鞋打湿直接光脚板走路,我很好奇的问:那是胶鞋,不会湿的呀。他说:怕弄坏了,那是好不容易才有的一双新鞋。

我能切实的体会到在生活困难时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改变现状的渴望,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读书,他什么都做不了。后来他顺利的读到了博士,生活拮据的境况才慢慢的到改变。
从博士毕业到现在8年时间,他从一家央企的研究院的普通技术人员做到到某国企的总工程师,再到现在某央企的老总。很多人会说肯定有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归结到一个学位上。
是的对学位不是终点,它是仅仅是人生的开始,而作为当事人的我们相信:这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这本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生理和安全需求为初级阶段,归属和尊重需求为中级阶段,自我实现需求为高级需求。而我国宋真宗赵恒早就在他的《励学篇》,用场景一一列举,再现了人类对于5个需求的追求。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吃-生理)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住-安全)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爱-婚姻)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尊重)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自我实现)
所以读书是成功的阶梯,很多人可能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可是对于出生普通人家的我们,需要借助这个好时代唾手可得的工具,解决温饱、养活自己、获得尊重甚至是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