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二女高考
齐家的二女儿参加高考,在齐家是大事,从大儿子上学开始,举科与腊爨就盼望孩子们能上大学,可惜大儿子1967年高中毕业时,刚好国.家取消了高考,他学习那么好,却与大学无缘,只好参军了。
十一年后国.家恢复了高考,齐家二女儿赶上了好时代,所以举科全力以赴支持女儿考试。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全国各地五百七十三万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构成了中国考试史上最强大的高考阵容。
中断了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的恢复,冲破了十年动乱禁锢着的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的牢笼,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提供了急先锋和主力军。
二女儿碧燕是一九六零年出生,一九六六年上学,她的整个求学过程正是中.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基本没有学多少文化课,与其说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还不如大姐初中毕业!
一九九七的高考是在情理之中!
一九七八年元旦,因为李霞又怀孕了,给大孩子已无法喂奶,就让婆婆带着九个月的儿子回家了。
腊爨回家后,一方面可以照看孙子,另一方面也可以经管几个上学的儿女,两全其美。
春节过后,举科就把二女儿碧燕带到西安,让她与韩四伯的三女儿韩韵青一起参加补习班,准备参加一九七八年夏天的高考。
在补习班里,碧燕虽然很认真学习,但因基础太差,好多知识她上学是根本没有学过,复习课对于她来说相当于上新课!什么韦达定理、库仑定律,她像听天书一样,也非常痛苦!
韵青姐姐比她大四岁,是在长安一中上的高中,基础比较好,对于补习班老师讲课内容很容易掌握,尤其语文特别好。
碧燕给爸爸说,基础太差,不想参加高考。
父亲对她说:“你年龄还小,即使不参加高考,也要多学习一些文化课,你心里不要加负担,现在在补习班里学习,就当作补以前的文化课。”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举行了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数为六百一十万人,碧燕也是其中一员。
碧燕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了五十多分,但任然落选;韵青考取了西安航校。
考试结束后,碧燕立刻参加队里的劳动,一天也不耽误劳动。
因为碧燕考试有进步,举科与腊爨商量,想继续让她在长安一中补习。
九月份学校开学后,碧燕迟迟不肯去学校,借口与青凤姐新开的梯田没有修完,再三推脱。直到十一月份,天气转冷,队里不修梯田了,她才很不情愿的去了长安一中。
韩宗琦伯伯早已从长安县医院调到了长安一中,她给碧燕在生活上提供了很大方便。宗琦伯伯的女儿彩霞姐也正好在长安一中补习,所以,碧燕与她做伴。
长安一中补习班人数很多,老师复习速度也很快,碧燕因为是半路插进班里的,开始学习非常吃力,好在有彩霞姐、堂妹艳君的帮助,很快就能赶上老师的进度了。
在长安一中补习时,她两周回一次家,学习也很刻苦,不会的内容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张道生老师听说她是康民的妹妹后,对她格外照顾。
可惜,非常可惜,一九七九年高考,碧燕以二分之差,再次与大学失之交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