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不发达、人流不顺畅的地区,缺乏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动力,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
从难易程度来看,阅读应该是所有精神文化生活中最容易的获取的了。
如果一座城市连基本的阅读都无法保证时,它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因为不想一个人在家无聊,便和家人一起去到管局逛街。不过,走了几家店我便发现高估了自己的逛街能力。和家人打了声招呼,便想着自己一个人出去走一走。
“寒冷”永远是北方冬天的主旋律。简单的走了走,我便被冻的有些受不了,便想着去找家书店坐一坐,度过这个无聊的下午。
天不遂人愿,我一个人在寒冷的北方街道走了好几圈都没发现一家可以进去坐一坐的书店。
最后,不得不返回之前途径的一家地下的小书店。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图书馆。当然,我也不知道管局究竟有没有图书馆。
书店不大,但已经有很多年了。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它就在这,这些年来始终如此。
一进书店,还是之前的那样,一眼看去便是三大排书,唯一多出来的便是两排长沙发,正对着书架,供来书店的人阅读。
书店共有两个屋子,外面的屋子是书籍,里面的屋子是文具。
文具没什么特殊的,主要是一些笔记本、尺子等日常的文具。外面屋子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册,有卷子、有英语书。课外的书籍只有少少的一书架,数量少的可怜。
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没找到正确的地方,毕竟在我的认知中,管局的书店应该不至于如此。
不过,书店里络绎不绝前来咨询买书的学生和家长让我逐渐明白,这书店好像就是我们这最好的书店了。
一座县级城市,最热门的书店竟是一家地下书店,如此这般。
在我看书的时候这书店其实还有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人生百态,可见一斑。
一个约莫四、五年级的小男孩儿带着“三毛”二字,来书店寻找老师推荐的书籍。而到了书店,却不知道自己要找的究竟是《三毛流浪记》还是那位名叫“三毛”的台湾女作家。
最终,那位小男孩因为不知道买什么三毛而离开书店。
还有另外一个小男孩儿,在书店看中了一本书,我没看到他殷切期待的眼神,只感觉到了他停滞不前的脚步,和他妈妈在身边的催促:“快走吧!家里不有一本跟这个差不多的嘛?”
最终,小男孩跟着他的妈妈离开了书店。
在书店看到了很多,有玩着手机陪孩子读书的妈妈,有和别人闲聊陪孩子读书的爸爸。但是,却没看到和孩子并排阅读的父母。
以点及面,孩子自小的影响如此可见。
动笔写的时候,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记录下来。不过,写着写着很多东西便不自觉被相互吸引。
无书可读的书店,不知其所以然的店员,看着相似的图书,用手机阅读的家长,这是书店里的常态。
在这里,我看不到满满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类名著,也看不到父母孩子并排阅读。
在这里,我能看到络绎不绝的孩子、家长来买练习册、优秀作文、英语听力。
这书店就像是一个缩影,烙印着形形色色的人。
我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经济、精神,互为助力,互助成长。
你想,如果一座经济发展落后的城市,连看书的权利都丢失了。那么,他还剩下什么呢?
-END-
作者简介:秋枝儿(ruiming11999),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漂泊的日子。个人公众号:沪上漂泊日记(ID:lianjie119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