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悲情与感伤,是红楼的主题之一;而《红楼》中大量女性角色的悲惨命运,便是这一主题的绝佳写照――她们上至夫人小姐,下至丫鬟侍妾、尼姑村妇各色人等,林林总总,共有百来号人;而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如秋花般凋谢与枯萎。红楼女子们的不幸,同大观园的草木、宁荣二府的砖瓦一并汇合交织,像世人谱出了一曲旧时代下封建女性的哀歌……
贵府小姐们的生活,想来应是最为人所羡慕的――她们如夜间星星点点的繁星,分布在大观园中的各处,用他们的美与才情装点起了这个如梦幻影般的乌托邦世界。她们沉浸于诗书中,嬉戏于花柳间,缤纷桃林下有葬花的黛玉,飞落的芍药旁是醉卧的湘云,更不消说那扑蝶的宝钗,踏雪的宝琴……没有她们,大观园不会如此动人;怡红院中那位多情公子的欢乐,也多半来自于与她们共度的岁月;她们是正盛的群芳,本不应过早地凋谢……
可这正盛的群芳,终还是提前凋零了――迎春遇人不淑,在丈夫的拳脚相加中凄然离去;探春远嫁他乡,再也没能回到故土;惜春看破红尘最终,遁入空门;绛珠仙子还尽了在尘世的眼泪,回到了天上;说好的“金玉良缘”,却仅留了宝钗一人;而湘云也终因夫君早逝而孤注终生……恐怕童年时因父母早逝而缺失的爱,也将在她今后的人生中一直缺失下去吧……
说尽了大观园内的悲欢,那么除开大观园外,贾府内的贵妇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不错,锦衣玉食,固是标配;可在华服绸缎的包裹下,她们的灵魂又是怎样的一副状态呢?王熙凤人前光鲜亮丽,在府内只手遮天,所树立的威权压倒一切;为个人私利,她盘剥下人,克扣月例,用公家的钱去放利钱,所得却入了自己的私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强人,依旧在同丈夫的斗法中败下阵来――哪怕自己如何含酸泼醋,却依旧无法阻挡贾琏要了平儿,娶了尤二姐,面对花心的丈夫,她也只得“一从二令三人木”,而后“哭向金陵事更哀”了。要强的凤哥儿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呢?到头来,大厦倾覆,贾府败落,荣华富贵的幻梦,终还是在现实的重压下破碎了……
丫鬟们的命运,则更为凄惨;在贾府森严的等级制度中,是她们构筑起了大观园的幻梦与老爷太太们的纸醉金迷,可到头来他们仍要遭受来自上层的剥削与压迫;在这偌大的府地中,她们贱若蓬草,依附于主子们而生,没有人身自由可言;她们是美丽的,更是不幸的!她们之中,有的人活成了鸳鸯、袭人,得遇“恩主”,自愿为其驱驰;有的人则活成了司棋、晴雯,大胆而反叛,但最终为体制所不容,被迫走上了绝路……司棋的殉情,或是无声的反抗;但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又改变的了什么呢?
莫非书中所有女子都逃不过曹公笔下宿命的轮回?偌大一部《红楼》,就真只剩了女儿们的爱情与悲歌么?
不,不是的!在《红楼》中,仍有一些女性通过卓越的个人能力与辛勤的劳动付出摆脱了命运的桎梏,获得了自由与幸福!她们或是聪慧过人的小红,或是朴实憨厚的刘姥姥,他们实事求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不自我物化,不寄生于他人,她们善良、诚恳,在无望中找寻希望,在黑暗中找寻光明,她们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理想的人生,在对女性充满敌视与偏见的旧礼教下,唱出了一首专属于新女性的伟大赞歌!
时隔百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剧仍在世界各处不同程度地上演。有鉴于此,我们应当重拾《红楼》这部经典,书中那些摆脱宿命、冲破束缚、独立自强的女性角色们,更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思索与智慧的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