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们是孤儿,只是剧情中实际剧情没有主管恶意,这也就更加突出他们的一个惨。在这个叙事中,作者以女王为轴将这三角色两组对称,女王与尤弥尔;第二张组是女王与兵长,但这组似乎更加隐秘,而且似乎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提起过的女王和兵长。女王与兵长的对称好像就只在身高中,但是作者对于他们俩下足了心思,一共有六组对称点:他们都是非婚生,生母在道德舆论中都不做好,一位在地下街做风尘女,一位是雷伊斯的情妇;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兵长是永远没有机会了,而女王是很晚才知道,并且在和父亲真正重聚后,就火速诠释了自己对孝道的理解;他们在年幼时虽然得不到父母的养护但是身边各自出现了对他们隐瞒真实身份的亲人,一位是姐姐,一位是舅舅,教授年幼的他们一些简单的生存技能;无论动机如何,他们从结果上都摧毁了各自亲人曾经捍卫的使命,兵长协助剿灭了肯尼率领的央宪团、推翻了雷伊斯家的实际统治,而女王拒绝了弗利茨王族血脉承袭,与保有始巨之力的宿命;他们的命运都深受自身血统左右,兵长是凭借阿克曼战斗力称霸地下街被收入调查兵团,杀出一条血路存活到结局。女王是身为弗利茨王族后裔,一生都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力品;在掌握政治话语权后,他们都赞同推动对穷苦孤儿的福利事业。
女王与兵长,置身与墙内社会,不论社会身份的云泥之别,命运都是如此残酷,两个人历经各自人间炼狱,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澄清善良的心,这也许就是巨人悲惨世界中弥足珍贵的美好吧。
女王与尤弥尔的对称,是对角色内心成长与人格发育的关注,而这组的关键词是讨好型人格,这类人格就是一个人不惜委屈自己耗费自己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取悦他人,被周围的期待和需求塑造,逐渐形成一副好人假面,这种人格的形成源于恐惧,通常来自当事人童年时期的安全感匮乏和健康亲子关系的缺失,而通过不断讨好他人的过程会使当事人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有价值,获得稍纵即逝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但同时维持假面过重的负担和与面具之下的矛盾会让当事人非常疲惫,甚至滋生自我厌恶,最严重可能还会轻生。
在第二季十集中尤弥尔回忆就很好的说清楚了尤弥尔的讨好型人格,可以说,尤弥尔已经模糊了角色的假面与自我的真容,而当面对马莱警察的枪口时,虽然尤弥尔开始意识地要说真话,但一看到信众们期许的目光,她不想让大家失望,仍然选择继续讨好,演出了王族血裔的高傲,在被压解的路上,讨好型人格的尤弥尔遭到暴击,面对群众的愤怒,她才意识到原来世界上除了爱戴女神,还有憎恨女神,她虽然取悦了一小撮人,但确激努了大多数,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当圈子小时,也许能全取悦,但当扩大,维系成本就会非线性猛增,而且当取悦一批人时,很可能会得罪另一批人,没有人能让所有人满意,零得罪基本做不到,同时有些人即便表面上对你友善,但内心并非如此,只是拿你当工具人,可以说在动画中尤弥尔游街是对尤弥尔的一次重拳教育,当然最能改写一个人的心境恐怕还属于生死劫,经历了鬼门关的徘徊,醒悟的尤弥尔决定活出自己,舍弃一切角色假面,蔑视一切评头论足:我抢劫,偷窃,但我知道我是个坦坦荡荡的好姑娘,她从一种极端到另一种极端,仍然还不是成熟的人格,但两害相权总归强过以往,而恰恰也是在这时,她听说到了女王,两个女孩,一个扮演王族的平民,一个扮演平民的王族,都没有家人的关爱,真实身份也都是多余的,不被需要,显然尤弥尔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所以她决定接触一下对方,证实自己的猜测,结果这个王族小女孩的情况,比尤弥尔要严重的多,由于童年经历,女王的讨好型人格一度在受虐狂人格的边缘徘徊,只要能得到对方任何的互动反馈,哪怕是嫌弃,暴力的回应,她都会开心满足,她从一开始就卑微离群,只能以书为伴,从书中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懵懂地理解何为孤独寂寞。
作为壁内世界独一无二弗利茨王族血裔,这是她悲哀的宿命,自从展示了身份,各方势力就加入到激烈的夺旗游戏,生父要她继承始祖巨人之力,调查兵团要借她推翻王政,后来新政权军方要她吞食吉克,艾伦还诱导她怀孕以推迟始祖之力的继续时间,这是场没有任何退出机制的游戏,小时候是没人陪自己玩,长大后是不得不陪全世界玩。最终女王好不容易自己做主,掌舵内政外交但也是要在大大小小的各种鸡蛋上跳舞。
女王结婚,找的是儿时那个向她丢石头的无名无姓的男人,只有自幼相识,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而朝她丢石头的人,才会在婚后把她当做一个普通人,正常妻子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