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直到世界尽头》- 回忆羽球

《直到世界尽头》- 回忆羽球

作者: 書旅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07:34 被阅读192次
    2008奥运单打冠军 - 林丹

    【注:本文写于2014年5月,三年来,尤其奥运会后世界羽坛,又有许多风云变化。林丹李宗伟已接近退役,谌龙因伤状态低迷,男单的顶尖高手,也迎来了丹麦安塞龙,印度斯里坎,日本桃田贤斗,和韩国孙完虎的年代。女单更是百花齐放,台湾戴资颖,印度辛杜,韩国成池铉,日本山口茜,奥原希望,西班牙马林,泰国因达农等各高手,超过中国,囊括了世界前十名,双打和混双更加精彩,按下不表】

    今年初夏,天气宜人,室外散步,边走边看Kindle里的电子书籍。一本看完接着一本,有时三本同看,十分畅快。久坐电脑腰酸的问题,看来只能常常留意,打球散步,方能解决。随手看了一本林丹几年前出的自传,想起从小与羽毛球结缘,十分难得,借此涂鸦写篇回忆,记录些个感动。

    羽毛球是我最喜爱的运动,小时到现在,有空我都常打常看。高中之前因个子小,力量弱,在体育课里,除了引体向上之外,各项目总落后同学很多。田径和各大球类,蓝排足等,边也没碰上。后来学会了乒羽,才有一点信心。小学初中,羽毛球几乎每天回家都在路边打,东村附近华侨之家门口,是与儿时玩伴胡红平,大战三百回合之处。初中的学校门口,常见到一位鹤发童颜的退休老师,八十多了,陪他人打球,动作优雅驯熟,水平极高,印象很深。高中时期,下学后,就直接到家对面的研究生所住,凌云楼下,找研究生们对打,还往往赖皮不走,直到妈妈姐姐叫吃晚饭,才姗姗去迟。时不时,楼上学生爱闹,泼下来水,有时溅得一身,如落汤鸡般,也不在意。

    入了大学,才有机会去羽毛球馆打场地赛, 当时厦门火车站附近,有个新建的国家羽毛球训练中心,在全省甚至国内,是最好的。每次从厦大骑车去时,意气昂扬,待几个小时后,打完球回来路上,上下山坡,骑到蜂巢山时,已是饥肠滚滚,筋疲力尽,经常还要小腿抽筋。本科时代,球友很多,校队里的男生,常一起玩球。印象最深的,是大二时,在芙蓉八楼下,认得一位外文系帅哥,龙岩人黄平,两人不打不相识,通过他认得夏青,及后来的故事,按下不表。同宿舍吴小滨的哥哥,个高手粗,杀球速度快,在风雨球场打球,虎虎有生气,十分羡慕。大四时,认得物理系同安人苏惠立,还有同一栋楼的计算机系黄则安,都是爱球如命之人,几乎天天混在一起。别人用来买酒吃喝的钱,尽花在打球上了,以球会友,也是不亦乐乎。

    羽毛球在厦门非常普及,可以说是市球。不论是学生市民,男女老少,打得好的人很多。住泉州的大表姐叮叮,与省队的林瑛是队友,国手之一,在我读初中时,她曾送过我羽球拍和球,大大提高了我对羽球的兴趣。可惜她不常来厦门,自己也从没有机会,向她认真学习基本功,于是打球直到到今天,还只是业余爱好而已。除了打球之外,我也爱看比赛,羽毛球算是我唯一有时间和兴趣,能津津有味,从头到尾看完的球类。(2017年补:从远古,1960年代的汤仙虎侯加昌林水镜,到今日,2016年的世青赛冠军孙飞翔,陈雨菲,我都不陌生。)

    由英国人发明的这项运动,其实挺独特的。它在众球类之中,于力量,速度,技术性,和美观方面样样都很突出。它还是一种聪明人的运动,玩的既是体能,也是脑筋。在球场上,每个球千变万化,技术好不好是一回事,聪明与否,一看就看出来了。即使初学者,也知道除了扣球外,吊球也能得分。有时两位选手不在一个层次,高下立判,比分一边倒,即使如此,差的一方,也时有令人叫绝的个别好球。即使天王球星如林丹,李宗伟等,技术化臻,也时常因不小心,被骗输了个别球,十分狼狈,每看到此,不禁莞尔。这是比篮球扣篮,足球射门更好看的。

    羽球好看,还因它是世上最快的运动。打到境界最高之人,手上球拍,直如风中击剑,扣吊切档,令人眼花缭乱;脚下凌波微步,腾挪闪跃,潇洒似凌虚而行。快慢轻重,随意而发,扣球如雷鸣轰轰,吊球若绵里藏针,抢网如鬼魅闪电,推挡时闲庭信步;腾空驭气,潇洒淋漓,神态犹若舞蹈一般。看林丹李宗伟打球,有时令人想起唐代杜甫,诗赞公孙大娘舞剑器曰:“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真是令“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中国草书张旭,若能看到电视中羽球之慢动作,定大呼过瘾。

    据测试,人类最快运动中,羽球速度远远领先于其它球类。由于羽球轻,正手扣杀的世界纪录,球速达到时速493公里,超过F1赛车的时速370公里,相比之下,网球发球最快纪录263公里,足球点球212公里,棒球投掷174公里的时速,若是算快,与羽球比,实在小题大做,不能相提并论也。(注,随着羽毛球拍和弦的质量不断进步,以及测量球速的方法更新,这样的技术参数,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在拍类运动中,羽毛球比赛对体力的要求,远比网球比赛高。有人把1985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决赛,和同年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这两场比赛做了一个比较,历时3小时18 分钟的网球决赛,由贝克尔对阵库伦,实际比赛时间18分钟,触球次数1004次,球员共移动路程约3.2公里;而韩健对阵弗洛斯特的比赛,总长1小时16分钟,其中实际比赛时间37分钟,在这时间里,球员一共触球1972次,跑了约6.4公里路程。现代羽球由于球拍进步飞快,打法和速度提高很多,对体能的要求更加提高。(注1)

    作为专业运动,羽毛球将人体的各种潜能几乎发挥到极致。有人这样描述:“一个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是马拉松选手的耐力、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跳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标枪掷手的臂力、铁匠的腕力、画家的机敏,剑士的反应、象棋手的注意力、极地研究员的坚强、将军的深思熟虑、登山运动员的执着,还有艺术家的直觉与幻想。也正由于对一个人有这么多要求,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总是凤毛麟角。”(注2)也许是这个原因,羽毛球是我唯一有耐心看实况转播或录像的体育比赛。

    羽球既是专业运动,但普通男女老少却也容易上手,一学就会。学会了正确的握拍和发力,小孩能赢大人,女子能赢男子的,跑不动的能赢会跑的。羽球对于场地要求也很宽松,从空调球馆到马路边,想打的都能打,可惜美国地大富裕,其民众却不知欣赏。羽毛球在美国很不普及,白人和非裔几乎没人会打,也没人在乎。提到这项运动,老百姓只当作自家后院,烤肉野餐之余,草地上的游戏。在职业体育盈利为目的大环境下,几乎就没有羽毛球的影子。

    其实历史上,美国曾是羽球大国。据我了解,1940-50年代,美国女队曾包揽水平最高的尤伯杯前三届冠军。女将哈许曼曾在全英公开赛上独得17顶桂冠,而男选手Dave Freeman不但是1949全英单打冠军,而且从1939-1949在美国和世界上从未输过一场,1953年复出,又得到世界冠军。这位怪才,所有拍类运动都非常厉害,13岁时就是乒乓球冠军,1947年打完美国羽毛球冠军,六个礼拜后,又获得世界军队网球比赛冠军。1997年,他成为第一位美国人被收入世界羽联名人榜。今天林丹要是碰上当年的他,估计就有好看的了。(注3)

    按国家来说, 羽毛球在1870年英国起源之后,曾风行西欧、西北欧及美洲。到了1920年代,英国算是霸主,三四十年代,丹麦起而代之,二战之后才有印尼马来两雄抗争。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尼崛起,傲视天下,无人能敌。在最高级别汤姆斯杯赛上,从1958年第4届起,至第11届,只输一次,其它都是冠军。

    正在那时,中国羽球开始悄悄崛起,地点就是福建。福建与厦门算是国内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常为国家队贡献好的运动员,这主要是因为印尼归国华侨的功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归王文教,候加昌,汤仙虎,陈玉娘等,就把当时最好的技术带回中国。厦门有个集美华侨学校,许多海归住在那里,当时国家队建起来,国内的第一批世界冠军,无冕之王,就从那里诞生。他们退役后成为第一批教练,花了二十年,把中国羽毛球,建成足与印尼,马来西亚,丹麦抗衡的大国。

    八十年代初,厦门栾劲表现出色,打败“天皇巨星”林水镜,普拉卡什、弗罗斯特等,拿了中国第一个全英赛男单冠军,后来又和厦门林江利得了世界杯冠军,记得他好像是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双天王林瑛就更突出,除了奥运银牌外,先后与广西吴迪西,广东关渭贞配对,囊括了所有女双世界冠军,据查网上资料,共有12次。

    到了2000年后,厦门球员吉新鹏,意外拿了男单奥运金牌(注4),双打选手郭振东拿了苏迪曼杯和两届汤姆斯杯冠军。接下来80后龚伟杰,90后谌龙也成为体坛高手,谌龙目前已有全英冠军在手,世界排名第二,应该算是林丹的接班人,希望冲刺2016奥运会。当然说来,谌龙是湖北荆州出生,十岁才到厦门体校,只能算是半个厦门小伙。

    每年亚洲欧洲重要比赛,美国电视当然不会转播,好在YouTube风行,我看羽球比赛,也是一种享受。男单比赛李宗伟的录像看得比较多,他也是我最欣赏的运动员。李宗伟的个头和身体素质,在众高手中,都不算出色,他所在的马来西亚,也是缺乏人才的地方。若与中国羽毛球训练环境相比,真是相差甚多。但这位男士,硬是靠着勤学苦练,以赛代练,一年到头世界奔跑,夺得了许多冠军,积分世界第一,领先第二好多。他的自传《败者为王》,叙述了从普通穷孩子到世界第一的奋斗经历,我两年前曾读过,可惜篇幅很短。当时听说林丹打完奥运,也出了自传,我却一直没机会读,直到这两天。

    国手林丹是龙岩人,他是天才型的运动员,成绩超过史上所有最好的男单选手,可以说是开创了自己称霸羽坛的一个时代。八十年代最有实力的男单四大天王是丹麦弗罗斯特,印尼苏吉亚托,和中国中国杨阳,赵建华。二十年后,四位新的羽林高手论剑华山,他们是印尼陶菲克,丹麦盖得,中国林丹和马来西亚李宗伟,这是每个羽球爱好者都津津乐道的。在我小时印象中,国手熊国宝,杨阳,赵建华最潇洒强大,但80后林丹用成绩表明,自己比他们还要优秀。

    生命很奇妙,每三十年,就有一代人诞生,在历史舞台上各领风骚。许多时候,人们总是愿意朝前看,学习许多前辈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反倒忽略了解后辈。直到一觉醒来发现,长江后浪推前浪,各行各业,都有新人出现。自己成长于七十年代,与80后相差十年,直到前年才开始接触韩寒,去年读过一本辛夷坞的《致青春》,今年再读林丹自传,都是80后的作品。通过这些材料一点点的帮助,盼望对这一代年轻人有所了解。

    基本说来,这本自传写的很平易坦率,易读,也让人近距离了解作者在小时,和进入国家队后的心路历程。看得出林丹是个淳朴坦白的普通人,敢说敢做是个性中最强大的部分,也代表了80后一代人,勇敢追求卓越,追求爱情,把握未来的一种面貌。这个有个性,敢反抗的球员,若不是天才出众,很难在国家队培训机制里脱颖而出。他登世界之巅,老前辈汤仙虎功不可没,08奥运之时,让他随心所欲,每天摔拍减压一事,实是很有智慧。

    林丹这种天才,在中国体育机制里,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一将成名百骨枯,中国有千百默默无名的陪练把他送上顶峰;不幸的是,这样聪明的明星,在书中也流露不少对文化,对名利的无奈,与对现实的孤寂。奥运金牌值多少,谁的拳头大,说话就大声,换教练,与鲍春来疏远等事,都是例子。书中提到作为老队员,对年幼的运动员的体贴,许军令状受罚,擦馆子那段,令人感动。

    看得出,林丹作为羽坛天王,目标已不在拿金牌,而是以羽毛大使为己任,期望推动这个事业。承认与否,目前羽毛球,只是中国和亚洲欧洲几个小国的玩具,在世界上影响甚微。要以一人之力,世界范围推广这个运动,估计林丹还是力薄。作者拿到全满贯,将来在其它事业上如何发展,也是令人翘首以待的。

    在婚姻家庭方面,我发现80后许多朋友,对父母特别照顾,这也许与中国实行一胎政策有关。自己认得的几个年轻学生,分享中提到,最大心愿,就是父母健康开心,令人感动。林谢结婚后,都接父母同住,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与西方生活方式很不一样。运动员从小离家,与父母接触甚少,如今功成名就,满载而归,能犒劳父母,本是美事。但有小孩后,三代同堂,近距离接触,夫妻家庭生活,却比想象来得不容易。

    书中也提到,中国运动员,重要比赛之前,也祭拜名人,卜个好运。韶山毛坟那段,想来忍俊不禁。但想他们压力多大,在没有信仰的球员身上,你说要他怎生处理,也就可以理解。

    另外关于陶菲克天马行空的个性,金童玉女盖得马丁的婚姻惨淡收场,夏煊泽错失奥运冠军的淡然,谢杏芳3分惜败张宁,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鲍春来,李宗伟,与林丹的瑜亮情结,并无数运动员功亏一篑的夺标失利,都是竞技体育里,令人无可奈何的结局。如夏煊泽所说,生命中不可能凡事圆满,留些遗憾也好。好在真正热爱这个运动的观众,喜欢的并不见得是冠军与金牌。

    读后感想,就写到此。

    2014年5月
    径幽轩

    注1.
    http://www.worldbadminton.com/badfacts.htm

    注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BD%E6%AF%9B%E7%90%83

    注3.
    http://home.ttymq.com/space-13034-do-blog-id-26157.html
    http://home.ttymq.com/space-1118-do-blog-id-3735.html

    注4.
    http://www.xmnn.cn/dzbk/xmsb/epaper/html/2009-09/24/content_177967.ht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直到世界尽头》- 回忆羽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c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