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早一步领先一年,关于20考研的这些信息你了解吗?
2019考研进入倒计时阶段,在19考研初试还未结束时,20考研的学生已经走在了备考的道路上考研备考的阵线相对比较长,分为不同的备考阶段,而在考研备考的初期,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备考信息,然后再做具体的考研备考安排。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考研热”也随之到来,考研报名人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据了解,2019考研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全国考生规模达到290万人,相较于2018年的238万,增加了52万人,增幅为21%。而2019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预计为70万。在考研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有些20考研的学生选择提早做好备考,给自己更多的备考时间,增加考研竞争力。在考研备考的前期,很多应届考生会经历一个相对迷茫的阶段,对于考研方面的信息缺少了解。
那么,在考研初期需要明确哪些信息?
第一,考研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首先确定报考的专业。在决定考研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考研院校和专业的选择,这也是考研备考的第一步。选择报考专业与考研的目的有着很大的联系,有些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增加就业的竞争力,毕业后想要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在专业选择时会选择当下就业的热门专业。
比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报考人数排名,仅次于工商管理和法学。因为IT产业对于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使得报考这一专业的研究生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的学生,多会选择竞争相对较少的专业。
其次要确定报考的院校。选择报考院校与院校类型、地区、出题类型、复试形式、招生人数、报考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采用逐步缩小范围的方式来确定。因为很多时候选择报考院校的地点,毕业后会留在附近的地区和城市发展,因此选择报考院校时的一种方式,就是先确定报考院校的范围。
比如毕业后想在离家比较近的地方发展,那么在选择时就可以先确定附近地区有哪些可以报考的院校,明确院校专业的排名,查看该院校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与推免人数,如果没有明确的给出,可以参考往年的录取人数。再进一步查看出题的方式和难度,以及复试时的考试形式。比如有些院校在初试排名时不看公共课的成绩,只依据专业课的成绩来排名,那么对于专业课不是强项的学生就可以排除。在考研的复试阶段,有的院校可能比较看重英语听力,那么对于英语听力是弱项的学生就可以排除。
第二,了解考研备考的阶段。
在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虽然考研的报考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最终能够被录取的人数是相对有限的,也就是说有将近四分之三的考生会沦为“炮灰”,那么什么才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中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个是复习的效率,另一个是学习时间。其实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学生从学习程度上来说是差不多的,排除那些考研一战只用2、3个月就考上的学生。因此学习时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里所说的学习时间是有效的学习时间,是专注于学习的时间而不是留在自习室里的时间。考研备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开始复习到暑假前,是考研的基础复习期;第二个阶段是从暑假开始到暑假结束,是考研的黄金期;第三个阶段是暑假结束后到11月份,是考研的拔高期;第四个阶段是到考研初试前,是考研的最后冲刺期。
第三,具体科目的备考准备。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和公共课的的复习方式有着一定差异。在专业课复习方面,考研前期找对复习资料很关键。关于专业课的复习书目,有些院校会在官网上给出参考书目,这些是专业课备考的主要用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参考书,可以询问已经考上学生,或通过网络的途径也比较容易找到。
在公共课复习方面,外语科目大部分是考英语,在考研前期要注意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是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在政治科目的备考方面,参考资料上的内容通常很多,但在考试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要注意把握重点,不能各部分平均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