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正在餐桌看书吃零食喝茶的我,抬头只见二宝从她们的房间出来,一双泪眼朦胧地看着我,两只小手不停地轮流擦着簌簌下落的眼泪。一边擦一边耐心而楚楚地等待我的问询。
此情此景不由无名火起,我高喊一声,原本在写作业的大宝也从她们屋子里蹿出来,小心地说:妈妈,我不是故意捣着她的眼的,我在用马克笔画画,她在边上看,脸趴在桌子上,比我离的还近,我拔笔冒的时候一不小心……
大宝的声音越来越小,二宝的哭声越来越大。
我嗖地起身,哪还有半分闲适的模样,一脚迈出去,大宝两胳膊夹着向中间缩了缩,一幅祈求的样子看着我。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几年前,大宝只有四五岁时,她的表姐如大宝这样的年纪,那时候大姑姐对着孩子发火的样子,与此时的我一模一样。
那时大宝正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我读了不少各种育儿的书,每次碰到大姑姐发火,都一番苦口婆心地劝阻。
此时,轮到了自己,那些书的影子呢?那份耐心呢?
它们就如一个见风使舵的隐形人一般,悄悄滑到地板上,钻到脚下,任脚磋磨,蹂躏,也不发出一丝声响,更像一个喜欢看笑话,爱热闹的流氓。
正常来说,如果大宝没有犯错,她会大声地据理力争,目前这种情况,明显是自己认错的表现。
既然已经认错,我在生气什么?
可能对二宝被误伤到眼睛本身,是非常生气的一个点,但在不知道这一真相前,我似乎就已经火势蔓延。
无疑地,二宝的眼泪,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根本问题却是二人的争吵,对,我最不喜欢她们二人的争吵,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这无名起的火,又间接转移了战场,不但加剧了二宝的委屈感,也让大宝从丝丝内疚,变成了缕缕恐惧。
却忽略了一个引起她们争吵的最核心问题,马克笔戳到眼这件事。
心中一动,暗骂一声自己的愚蠢,来到二宝跟前,双手捧起她被泪水流湿的脸蛋儿说道:让妈妈看看眼……眼没事,好好的呢。然后把她搂到怀里,一手轻轻抚着她的背,一手抬起在大宝肩头,安慰地拍了两下。
大宝肩缩了缩,然后有些意外,眼里闪着光地看着我。
我问:为什么会戳到妹妹的眼呢,你知道她在,就应该小心些才是啊。
大宝像是得到了鼓励,急步走到写字桌旁,一边说着当时的情况,一边比划着。
事实上,大宝需要人分享她画画的创意,二宝也想见证这个过程,这是再完美不过的组合。问题就出在两人的位置上。
我蹲下来,告诉二宝:下次她再画画,需要不停地更换画笔,不停地打开画笔,就不要离她太近,如果实在想看,你可以呆在她的左边,那边非常安全。
对于这个结果,二人都非常满意,二宝得到了安抚,大宝也解除了自己的困境。过一会儿去看她俩,大宝还在画画,二宝还在她的右边站着看,甚至如大宝所说,身体还趴在桌子上比她一个画画的离的还近呢。
大宝再去打开一支笔时停顿了一下,看着二宝,二宝自觉地来到大宝的左边。站在左边明显有些不适应,开口说:姐姐,我能不能还站在那边(右边)。
大宝回:你不怕(戳到)你的眼睛了?……要不我把所有要用的笔都先打开,你再站过来。
二宝听了,开心里点点头,姐姐,要是不够的话,你用哪个,我可以帮你打。
就像条河,一旦开头有人引导方向,关注在解决问题本身,后边的方向,便顺其自然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