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中午,我在微信公众号“槽变往事”上读到了和菜头的文章《来给知识定个价》。事情的原委很简单:人称“亲王”的马伯庸写了一篇长达三万字的历史类文章《显微镜下的政治生活---大明万历初年的徽州丝绢案纷争》,写作动机完全出于兴趣,并未考虑任何收益。和菜头读了文章三遍,觉得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引人深思,推荐给了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后者以十万元的价格买下此文版权。马伯庸在写文章时参考了四位学者的论文,将这笔钱全部分给了四位老师。罗振宇把这篇文章放在了自己的APP“得到”里,只要下载并推荐给朋友就可以免费阅读此文,附带了一个小小玩笑——“仗义证”(如下图)。
这是一个君子协定,即使用户不进行任何分享操作,也是可以免费阅读的。
从商业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APP营销活动,是现代版的“千金买马骨”。但是即便明知道是套路,我还是非常感动于整件事,因为涉及到每个人,每个过程,都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这在当代中国不得不说是凤毛麟角的。
和菜头的文里多处表述都让我心有戚戚焉。
“我勃然大怒,要他(马伯庸)利己在全网删除所有文档。道理非常简单:没有人会在菜场卖珠宝黄金。”
“学人经年累月地研究,试图弄明白一个问题。这样的努力和付出,如果还需要和八卦新闻、网文段子同场竞技以此换来几个点击,那简直可以说是对学问的羞辱了。所以应该把这样的文章交给有能力判断价值的人判断,发布给有能力欣赏的人去阅读,这才是对知识的尊重。不止于此,还应该给这样的文章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如果说大众无法从内容上判断一篇文章的价值的话,那么现在起他们起码可以从价格上做出自己的判断,用价值获得对知识的价值最直观的认识。”
马亲王把十万元全部赠与文章涉及到的四位作者,还被误认为骗子,(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52520958866778)
“每一篇看似轻松有趣的文章背后,都有许多学者甘守寒斋的学术研究在支撑。没有他们十几年的厚积,就不会有今天的薄发。这些知识的研究者和分享者,理应获得尊重,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若是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再多一些,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又怎么会如此不堪?魔幻现实主义天天都在上演:有多少人玩盗版游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又有多少人一边高喊着“卖淫合法化”,一边辱骂着在完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开业余补习班的老师?一瓶药300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医生几分钟的检查费300块是绝不可以的。网文小说入v是“作者想钱想疯了”,新媒体作者要求打赏是“臭不要脸”。抄袭了200多本小说的《锦绣未央》收视率年度第一,因为“抄就抄了呗,好看就行”。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所有没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实物的东西,都不值得付费。
我有一个特别喜欢卖队友的母上大人,所以亲身经历特别多。“你高考考得那么好,帮我们家孩子补习一下呗”“听你妈说你喜欢写文章,帮我弄个汇报材料呗”。最夸张的一次,某阿姨家女儿要面试,让我帮写一个自我介绍,要求是“引经据典、华丽大气”,“我姑娘要面试的可是主持人,必须展示口才和文化底蕴”。我真想呵呵她一脸,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有人连自我介绍都要代笔,还一堆要求。这件事之后,我严重警告了我妈:再给我揽这种事情我谁的面子都不给,直接翻脸。其实要我出力也不是不可以,请按照市场价格付费。
大概很多学外语、设计的同学都会有类似经历“帮我翻译个东西呗,对你来说很简单的”“帮我设计个海报呗,花不了多少时间”。既然如此轻松,那怎么不自己做呢?
写过东西的人才会知道文案是一件多么费时费力的工作,讲过课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做“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翻译、设计等等哪样不是耗费脑力和心血的事情?在有些人的眼里,这些都一文不值。对于不尊重知识也不尊重别人专业的人,请直接怼回去,他自己都不要脸,你还给他留脸面?靠知识赚钱一点都不可耻,总想着一毛不拔就获取他人知识成果的人,才应该羞愧。
昨天看到一条新闻,一位数学老师在斗鱼直播讲解高等数学,有网友说:“看了老师直播,都不打英雄联盟了”。讲数学的主播确实是直播届的一股清流,也希望看直播的网友同样成为清流:别人给露胸摆臀的女主播刷礼物,我给头发花白的老师刷礼物。真金白银比语言赞颂更能表达心意,毕竟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码字以来,我给别人的文章打赏过,也被人打赏过(虽然都是我三次元熟悉的朋友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于价值的判断和对于知识的尊重。我相信,当愿意为知识付钱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也就越来越进步了,而前面列举的种种魔幻现实,也就消弭了。我们总要怀抱一点美好的希望,并为之付出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