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种

作者: 黄小丽的私人订制 | 来源:发表于2024-01-18 02:05 被阅读0次

    乡村里有很多手艺人。

    比如说石匠、木匠、赤脚医生、篾匠等。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修房子的越来越少。

    这些匠人拜师学艺,是冲着一辈子的生计而去的。但乡村大门打开后,有些人获得了机会,有些人却被拍死在墙角。

    有先贤说了,人世间的两大规律,一是阴阳,第二个就是无常了。世界在瞬息万变中,一天有白天黑夜,一年有四季。

    人不能坐着等死。

    最先走出去的是木匠。外面修建房屋的,一般都是用钢筋混凝土,不用石头。时代要淘汰一个行业,连招呼都不用打。而外面的房子无论多金碧辉煌,室内都得要家具。

    当一个胆大的人在外面闯出一条生路的时候,就会带动一大群人。木匠活里也有很多比如刮灰、打磨的很多细活,需要小工,这样还可以把家里的女人带回去。家具厂是除了沿海工厂流水线,容纳农民工最多的地方。

    以前农村的医生都是靠师傅帮带,就跟传承手艺一样。这些年也能满足农村小病小疼的需要。实时安慰,总是陪伴,偶尔治愈。但也有一些问题。以前注射器不是一次性的,反复循环使用,用完了只是放在酒精里消个毒而已。但这个酒精消毒的标准和效果,就不敢说了。那个时候,在农村里的血液传染病比较突出,比如乙肝。老带新的模式培养的医生,对药物之间的禁忌了解的也不是那么透彻。还有药物的过敏反应,没有处理能力。甚至直接出了医疗事故,医死了人。哪怕大医院也有死人的现象,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无法鉴定。死了也就家人悲痛一场,买副薄棺,草草的掩埋了。农村里,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一片树叶,落了也就落了,充其量也就伤秋般感叹一下。

    后来除了国家定点招生外,学校也可以自费委培,扩大招生规模。那些读了初中,没有考起中专的,也可以自己联系卫校去正规学习。他们学得比定招生更认真,因为学完了后,要自己开诊所。

    任何时代,都是有头脑胆大的人走在前面。

    当年定招的是分到正规医院,心里对这些单打独斗的散户不免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但最终这些个体,在拿到医师资格证后,不管是在乡村里开诊所,还是在城市里开药房,却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有一个委培生,在学成归来后,在年轻人都奔向大城市后,却坚守农村阵地。当选村支书,开诊所,活得风生水起。反向奔赴,在任何时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农村的匠人有很多消失了。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里发现了新的手艺或者说创新了工种。

    城市里的不像农民都穿布鞋和胶鞋,大部分都穿皮鞋。当年的皮鞋贵,还喜欢脱胶。修鞋就有很好的商机。但城里人看重面子,不屑于做。吃苦耐劳的农村人,只需要花很少的成本,就可以支起一个修鞋摊。顺带着也擦鞋,鞋油,刷子,板凳,一块布,一块钱一双,几分钟的事情。后面生活越来越好了,修鞋都很少了,擦鞋的生意却一直延续了下去。这个行当,带出来了一大批有头脑的农村妇女。

    还有一些没有手艺傍身的农村汉子,在城市里闲逛,发现码头或者批发商铺,每天都需要上下货,有大量的体力活需要干。在寒暄过程中,去拦下了生意。进而形成了专门的行业。他们只需要一根木头扁担,一根绳子。有固定的活路,也有随机的活路。后来雇主只要喊一声“扁担”,最近的就会立马上前,谈好价格,就干活。干完结账。这个活路包容性很大,有些年龄大一点的都可以胜任。

    在同样的地方,每个人看到的商机不一样。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方,所有的垃圾都可以捡拾出宝贝。塑料瓶、布块、纸张等都是可以换钱的。这个行业前景火爆,只要勤快,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在农村里,伺弄庄稼,时间周期很慢,变钱更是很少。在城市里找到包容性强,可操作性大的工作了,在家干农活的心思也就散了。

    但家里还有娃娃读书,有老年人需要赡养。只能抽出一个人,或者不忙的季节去城市里挣点外快。农村的大本营还是不能丢。按季节栽种收获,保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只有少部分人,把娃娃丢给老人,年轻两口子一起出去捞钱。

    但农村向城市里大面积的迁移是新生代只要成年了,再也不选择回农村的时候。农村里再也没有生力军了。留下的都是些老年人了。

    就像水一样,只出不进,最后也会干涸的。

    大家都以走出农村为个人奋斗目标。留下的都像被遗忘了一样。被遗忘,或者刻意回避的,是极力要去摆脱的身份和标签。

    那些如雨后春笋般涌进城市的农民,就像移植到城市的盆景,脱离了土壤的大环境,变得拘谨和迷茫。

    身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行走,灵魂却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找不到出口和方向。

    他们在城市里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住着最简陋的旅馆,吃着最简单的饮食。

    身体的劳累没有什么,关键的是看到了农村城市贫富的巨大反差,心里的那种失落感,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反思喟叹,更折磨人。当然也有城市人对入侵一样涌进的农民工产生的抵触和歧视。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习惯,确实也让人不敢恭维。大多数因为职业的原因,身上的汗味和其它的异味更重,洗漱条件又差,换洗衣物还不多。而且农村无拘无束散漫惯了,在大街上随地吐痰,在找不到公厕的情况下,在绿化的角落里小便的,还是大有人在。还有人闻不得汽车的汽油味,坐公交车晕车,不管多远都愿意步行,多少显得不入群和愚钝。农村人和城市人在各方面还是泾渭分明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pr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