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小满
别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雪莱
雪莱这首诗,翻译版本各不相同,我选取这种翻译版本,只为这句话与看完《面纱》后的感受最为贴切。
《面纱》插图一直都知道毛姆是刻画人物的大家,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其他的书本。如果说能把普通的爱情故事写得超凡脱俗,令人深思,非他不可。
写作手法上,采取一贯的毛氏心理刻画手法,用女主偷情开篇,插入大片心理刻画,让她揣摩丈夫是否知道偷情事件,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把事件铺展开来。
的确,女主不爱男主,婚内出轨便是这篇小说的主线,可是它又跟流行世面的网络小说不一样。大多数言情小说,多数情况下会写到男主或女主出轨,然后找到真爱的故事。毛姆毕竟是大家,不会走寻常路,整个故事没有真爱,更多的是对人性,对婚姻的剖析。
还记得男女主初见,女主便对这个男人无好感,更没有把他列入结婚的人选名单里。然而,滑稽可笑的是女主为了不落后自己的妹妹,在男主表白后欣然同意。她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攀比,怕落后成为笑柄,于是婚姻成了牺牲品。
比这个更可笑的是,后面的对话描述中显露男主从一开始便对此事心知肚明。然而,他还是选择跟女主结婚。
从这一点看,这场婚姻一开始便是博弈,而博弈的结果便是没有一个赢家。
毛姆将“爱”作为文本的矛盾点,三角恋形式,步步推动。最为精彩在于女主由沉沦到鄙视到逃离,最后还是屈服于欲望之下。小说的结尾,貌似给了希望,但是又有些沉闷,只余下一声叹息。
环境设置上,毛姆将故事的战线拉到中国。我不由得想起《追风筝的人》,同样将故事的转折点放到一件事情上,这个事件关乎到人间大爱,大恶,所有涉及到的人物,最终因为这件事灵魂得到了洗礼。
这本书亦如是。女主跟随丈夫远离家乡,来到了霍乱横行的中国。在照顾病人,跟修道院人相处过程中,女主逐渐找到了灵魂栖息的地方,爱情不再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她开始为以前的自己感到羞愧,渴望挣脱出来,而且感觉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以为男女主从此之后定会冰释前嫌,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此时,定时炸弹却来了――她怀孕了。怀孕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可悲的是她自己都说不清楚生父是谁。在反复挣扎里,她选择说出了内心的想法,然后“不知道生父”五个字,直接断送了男主的性命。
男主是这本书里,我认为最具悲剧性的人物。
在男主瓦尔特死去时,他说“最后死的却是狗”。看到这里,我便查找了一下出处,这句话源自西方文坛诗者戈德史密斯《挽歌》。大意是好心人收留一条狗,后来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大家都认为那个好心人会死掉,最终死的却是狗。
这句话对于他来说,多么的形象。自始至终,他的确过得像一条狗。带妻子远赴他乡,本意是为惩罚她,让她认清情人的真面目,可没想到自己越陷越深。妻子不忠的行为,让他更加木楞,整日整日沉溺实验室,直到妻子不确定孩子的生父是他,彻底压倒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所有的人都以为,他是为了研究霍乱而死,其实他是逃离不了内心的自己,选择了自杀――将病毒放到自己身上做实验。看到这里,我不禁悲叹:一个人到底多绝望,才会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去解决一切。
可是,除了这个办法,他好像的确无能无力,妻子不忠,孩子不是亲生,满身荣耀,受人尊敬的细菌学家,如何面对他人,面对自我?
《面纱》背后到底是什么?是人性的沦丧,满口谎言却步步打破的底线?还是三观不合,志趣不同的婚姻悲剧?还是欲望与道德的博弈?这个神秘的面纱,请别揭开,那是血淋淋的现实,不堪一击的脆弱!
网友评论
有些错字和漏字
我不是太明白这句话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