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总是购课,却仍然学不好?

为什么总是购课,却仍然学不好?

作者: greenorchid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2:42 被阅读84次

    01

    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在网上各种平台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产品。

    比如说我有个好朋友A,她从2016年到现在,购买了以下产品:

    得到:订阅了10多个专栏,如李笑来,古典,吴军,万维钢等等专栏,每年订阅《每天听本书》,精品课,大师课,如心理学课、生命科学课。

    喜马拉雅:趁着每年的12月3日全场五折时囤积了一堆音频课,比如说蔡康永的《情商课》、《时间管理》课、文学课、声音练习课等。

    唯库:购买了10个课程,如制作ppt课、学习力、英语学习等。

    一块听听:一开始很多讲座特别便宜,基本都是一元或者几元钱,积攒了一堆,如写作课、英语课等,就听了几个,后来基本没有听过,也很少打开。

    千聊、面包小课、有讲,有时看着价格便宜,或者看着文案动心,就购买了一堆育儿课、理财课、个人品牌课、手绘课等。

    知识星球,免费关注或者付费购买了5、6个课程。

    ……

    另外,还有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关的各种课程。

    总而言之,付费超过8000元。但是,至今也没有任何金钱上的回报。

    02

    在网上一个社群里碰到一个女孩子B,她2018年一整年付费加入网上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课程和训练营,比如说制定目标课、行动力课、个人品牌课、社群运营课等,这些课程费用普遍比较高,大多数都要200元以上,有的600,有的1000,有的2000,有的8000,还有的上万。

    她花费了大约3万元左右,但是,她现在的工资也有5000元左右。知识付费之前,每月工资是5000,知识付费之后,收入还是5000,并没有任何额外收入,反而造成心情焦虑,身体欠佳,陪孩子不专心,和家人相处时间减少,工作上也无多大突破,仍然四平八稳地工作着而已。

    03

    其实,都不用仔细分析就能知道这些人的心理:

    1 这些人都是想要的太多,太过贪心,高估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自制力。

    对于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清楚,因此不停地用知识付费来安慰自己:我很好学,我很进取,我没有浪费时间,我是追求自我进步的。

    2 购买时被课程海报、文案深深吸引住了,而此时正好有提升某项技能的需求,属于冲动型消费。动动手指就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购买了,没有摸着钞票,也没有心痛的感觉,买了又不支持退款。

    这种知识焦虑还是导致他们继续不停地购买各种知识服务,养成不停付费的习惯,比如说发现某个付费平台又推出了一门新的课程,看着文案,觉得很有吸引力:这个课程很好,不买亏了,万一哪天用到呢?于是又解囊购买。

    购买了之后呢?

    课程那么多,很多都只能走马观花听一遍或者看一遍,但是对于大多数知识,知道只是第一步,需要自己去反复阅读、消化、思考、记录、查找资料、练习、实践、操作、行动、调整、优化精进,而这些需要数百小时、甚至数千小时的练习,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地练习,绝对不是短短的听课学习就能培养、训练和提升的。

    但是事实上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注意力都很有限,想到那么多的课没有听,那么多的专栏没有读,而自己根本听不完、看不完、学不完,因此心情更加焦虑,一边手里做着这件事,一边脑子里想着那件事,学习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而且很多人自制力也有限,缺乏持续行动的方法、韧性和毅力,于是不少人都直接放弃了,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是维持原样,并无多大进展。

    04

    除了占用了大量的金钱,造成心情更加焦虑之外,这些课程还会破坏我们的专注力,导致我们频繁分心。

    每天手机上、电脑上各种app,各种微信群,各种服务号不停地推送消息,自己又不舍得删掉,因为毕竟付费了,删掉就意味着支付的金钱打水漂了。

    我们隔一会儿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生怕自己错过了重要信息。这些推送消息每天都会占用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而这些注意力本来应该用于专心工作、学习、读书、陪娃。

    导致的后果就是手机上瘾症更加严重,越不容易静下心来达到心流状态,工作、学习、生活的状态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降低,效果减弱,引起家人不满,造成生活质量下降。

    另外,知识焦虑还会产生另外一个严重的后果:

    在网上购买各种课程和服务,也会占用大量原本可以用于自己专业精进的时间和精力。而专业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专业才具有不可替代性。

    05

    对于已经疯狂囤了无数课的人,有两个切实可靠的建议,可以让你持续去库存,真正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果和使用效果:

    参加真正高质量的学习社群。

    现在很多课程也在改进,建立了各种社群和训练营,虽然时间也不长,大多数都是一个月或者21天,但是通过社群学习、打卡、交作业、精神和物质激励等途径,确实提高了很多知识付费者的执行力。在良好的社交环境中,大家都在认真学习,用心记笔记,投入写作业,积极打卡。绝大多数学员都在输出,或者以文字的形式写成文章,或者以声音的形式进行演讲、朗诵,或者是绘画作品,或者是PPT作品……在这样热爱学习和分享的氛围中,你也会受到感染,会尽量排除各种困难,完成每天的任务。

    社群一般也都有导师,班长,组长,助教,这些人都会一直支持你,鼓励你,会有各种形式的任务和讨论,帮助大家碰撞出火花,真正应用所学,因此学习效果相当不错。

    养成日更的习惯,不断积累自己的作品集。

    不管是学习写作,还是学习演讲,还是学习制作ppt或者思维导图,或者幕布,如果规定自己日更,每天都要发布自己的文章,演讲音频或者视频,ppt或者幕布作品,那么你就不得不努力学习、读书、听讲座、听课程,认真生活,努力工作,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日更。

    这其实是利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原理,持续去库存,把以前囤在手机或者电脑里的课程重新翻出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要输出,那么就必须认真学习、整理、积累各种素材,然后还要结合自身生活、工作、读书的经历、经验、思考,这其实就是一个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处理的过程。

    然后把作品勇敢发布到公众平台,如简书、今日头条、大鱼号、个人公众号、朋友圈,能够收获宝贵的真实反馈和评论。如果收到正面的反馈,会激发你更加努力;如果收到的是负面反馈,也能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争取下次改进。

    另外,一定要注意:在去库存之前,尽量不要购买新的课程、新的专栏、新的训练营。

    等到真正把所学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赚取额外收入的时候,如果工作或者学习还有需要,再购买知识课程吧!毕竟长久地一味付出金钱,只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网红、百万富翁,而自己并无丁点金钱上的回报,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焦虑非常正常。但是“知识付费”并不是解决知识焦虑的唯一途径。纵观历史上那些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自律精神尤为突出。在《富兰克林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自律的伟人形象。在辛苦的学徒工作之余,富兰克林大量阅读,并利用《旁观者报》写作。16岁时,实践吃素食。富兰克林的十三项美德更是他个人修为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中有目标,日常有计划,踏踏实实持续行动,可以有效减轻焦虑,提升自我,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总是购课,却仍然学不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qe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