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uang在《斜杠青年》一书中所提倡的要为生活“留白”的方式是我亲身体会,极有感触的。
学生时代的我有每天写一篇小文章的习惯。文章字数不多,也没什么技巧可言,只是单纯记录下每天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看看每天遇到的人或事,每天读的书或看的电影都出发了我什么。
当学生的时候即便有满课的情况,但是也总能像挤出乳沟一样挤出闲暇的时间来,所以每天一篇几乎是没什么难度的事情。往往是几张白纸往面前一摆,不出五分钟便提笔开写,只消半个多小时一篇日常总结便洋洋洒洒地写好了。于是至今我的抽屉里还收纳了一堆大学时期的日常总结。
这样轻而易举便能提笔就写的情况却在工作之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即便是朝九晚六,即便只是些琐碎的工作。但我的工作却是每时每刻都会面临被他人打断,意味着工作的性质就决定了我没有办法专注注意力完成好一件事情再去做下一件。每天面对着差不多的生活,再加上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瓜分的注意力,还有不很意外的临时加班,自己已经懒惰到难提起笔来,甚至连最爱的Kindle都常常是还没来得及打开,便被放置到空耗电量关机了。
整个人面对着白纸也是整个脑袋空空荡荡的,难以起笔。好不容易写了出来,结果都是自己太不满意,又急急忙忙画上一把打叉否掉了。
于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年下来我留存的日常总结最多也只能拿两只手进行统计。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琐碎的工作与生活,碎片化的知识,以及日渐丰富的娱乐活动,都让人难以静下心来思考些什么。越来越方便的手机上网,也让人的注意力大大被剥夺了。这样的生活看似太过平常了,正常到让人难以意识到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到底都剥夺了我们什么。
离职第二天,我关掉了网络,伴随着潮汐中的白噪音,开始重新书写起我的日常总结。没有突如其来的工作的打扰,没有微信消息的提示音,没有了碎片化的知识和吵闹的节目,我写了阔别已久的日常总结,甚至一篇的宣泄抒发不够,还趁热打铁写下了第二篇。
这样的留白期像是为心放了个家,卸下了枷锁,让心在天上飞一会儿。那种感觉太自由,太满足了。当我们离外面的世界远一点,给心放个假,给人生留出一段空白来,才让我们离自己的心更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