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也不屑”这是杨绛先生的一句名言。初读时,并没有太多感觉。生活磨砺后,总不自觉想起这句话。
自然可以说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为人处事态度。但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或许距离这境界相差甚远,我想我很难做到,但不妨成为我学习努力的方向。
道德经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简单理解不争乃是大争。但这同样需要很高境界。
争与不争是相对的,与谁争是生活维度问题,说到底还是圈子问题。争,更多体现出局限性。很多时候我们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头破血流,寻死觅活,到头来不过是作茧自缚庸人自扰。跳出圈子,也许会有更多更深刻感悟,争,说白了还是坐井谈天阔的延伸。
讲个故事轻松一下,说一个小伙子要跳楼自杀殉情,理由是谈了八年恋爱的女朋友就要和别人结婚了。闻者劝说,你与别人老婆玩了八年,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小伙子想想也是这理,于是就放弃轻生念头
站在二十层楼看见的都是风景,站在二楼看见的是满眼垃圾,圈子决定分量,高度决定认知。
有个乞丐捡了块好看石头,卖了一百元,很高兴,得到这块石头的人去市场卖了五千元,自然也很高兴,花五千元得到这块石头人在他圈子里给大家鉴赏,原来是块美玉,有人花100万买走了。圈子不一样,分量自然不一样。
稻草绑白菜是白菜价,绑螃蟹则是螃蟹价。
杨绛先生说这句话大概已是耄耋之年,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比如她讲,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的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这样的认知虽不是天生的,但也是深入骨髓的,杨绛先生说,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时,负责改造他们的年轻师傅发牢骚,说,在钢炉前炼钢不觉得累,反倒在这做一天腰酸背痛的,可见锻造人比锻造钢还要费劲。
这里面藏着极大的讽刺和幽默,不说无奈是不争。
在大学教书时,课堂上一女生公然挑衅,杨绛先生置之不理,如秋风过耳。
是啊,与之争不降低身份吗?说粗俗点,被狗咬了,难道去咬狗吗?
不屑与之争,有时候愤懑不平时我总爱引用毛主席那句话,一切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既有不满,无奈也有狂妄,勉强有些不争之意吧!
啰里啰嗦说这多废话,总结一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多读经典,提高认知,提升格局,修心修行,不负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