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明劫》

《大明劫》

作者: 桂岩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8:08 被阅读30次

    1642年。

    这一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命令国王军讨伐议会,被贵族出身的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预示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真正有了点“革命”的味道。可惜,克伦威尔捡起了地上带血的王冠,并戴在了自己头上。

    这一年,意大利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终于停止了呼吸,带着他的“罪恶”和教廷对他的“判决”,回到了他永远信仰的上帝的身旁。

    这一年,英格兰乡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传说中的天人感应,甚至连邻居们似乎也未曾打扰。后来,他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

    这一年,中国的江苏江阴,一个多年科举不中的秀才欣慰的看着自己刚刚整理好的友人的书稿。在书稿中,他伴随友人的足迹,游遍了华夏大地的名山大川,或许他也曾疑惑,自己的友人,一介平民,没有皇命在身,没有利益驱使,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布衣执杖,青匣草履,踽踽独行,却游遍了天下,虽死无悔。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

    战火纷飞,开封危矣。崇祯从狱中放出了孙传庭,令其督师平乱。传庭欲救国,操练士兵,整饬吏治,可惜大明朝大厦将倾,装备残破、府库不足、兵士倦怠、士绅推诿,正值此时,瘟疫爆发,军中大疫流行。吴又可为求医道,判别疫情,寻找到了瘟疫传播机理。可惜疫病未除,传庭迫于朝廷催逼,不得不出关作战,为免后方骚乱,孙传庭一把火烧死了不能出征的满营病号。“乱世苍生,各有宿命”。传庭出关,兵败身死,千古唏嘘。吴又可隐于太湖之滨,作《瘟疫论》,功在后世。

    这个故事的主题并不仅仅是在阐述一个王朝是如何覆灭的,更想表达的是在大厦将倾之时,两个不同身份的人是如何抉择的。

    因为忠君报国,孙传庭其实没得选。他就像一只蝼蚁,妄图用身体去阻止大厦的倾覆,然而这有用吗?他可以带五千精兵入秦,斩贺人龙,杀乡绅,屠小吏,甚至可以狠下心来,向自己的士卒下手,他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怜悯和仁慈,践踏了自己的仁义道德,只为了一个忠字。尽管他明白,这一切对于时局来说都没有意义,所以,这些放弃,有意义吗?

    吴又可呢?他其实也无路可走。虽然故事的结尾他隐于太湖之畔,四周是青山绿水。似乎远离了北方的处处狼烟,但是,别忘了几年之后,满清的铁蹄南下,碾碎了南方士子们朗朗的读书之声。瘟疫就像是一个晦涩的隐喻,象征着犹如病入膏肓的大明。他不懂军事政治,但他知道医道,知道所谓的“重症用猛药”。最后,当孙传庭的一记连他都大吃一惊的猛药下去,依然回天乏术之时,他方才明白“历朝历代帝王不常在,唯有医道长存”。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帝国大厦的倾覆,君主,文官,武将,太监,士绅,甚至于百姓,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糜烂数里的红夷大炮凿不开山海关的巍峨城楼,二百年后铁甲舰队的一门火炮却能轻易砸断一个老大帝国的脊梁。历史往往以一种黑色幽默般的形式重演,集中华文明之大成的剧本总会在适合的时候上演其2.0,3.0版本。

    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复辟。回到金碧辉煌凡尔赛宫的贵族老爷们继续歌舞升平。只有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贵族站在门口痛哭流涕的对他们喊道:

    你们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学到!

    我一直幻想着,崇祯十六年的西安城门下,我能说服孙传庭,停下出征的脚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明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zx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