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我跟我小堂姐在开学时间如期去横中报道。我记得到了学校在大门口的第一棵芒果树下,我们放着行李,然后看着展示在公告栏里的开学资讯。
在那里,我们遇到了在横中的第一个同学YP。我们问:“同学,你知道在哪里交学费吗?”她说:“不知道耶!”后来我们一起又问了其他人,一起找找去哪儿交学费。在第二教学楼,找到了密密麻麻的分班名单,一个一个查看。我找到了我在三班。我小堂姐,还有我们刚见到的第一个同学,在同一个班。就是这么巧。(很久以后,在大学的女生宿舍楼梯上我最后一次遇到YP,我说咦?你怎么在这里?你不是在民大吗?她说来看她妹妹。然后发现,我去,我跟她妹妹penny在大学一个班!人生就是这么神奇了。)
接着说高中。
我们找到了班级,然后在缴费处交了学费,询问接下来各种注意事项,宿舍安排,领书,找教室,开班级会议等相关的事宜。然后我们去找宿舍。
当时高一年级的女生宿舍被安排在了学校北门旁边靠着马路的那一栋宿舍楼。确切地说,高一所有住校学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被安排在那一栋宿舍楼。女生住三楼,三生住一二楼。于是我们那一栋宿舍就被大家称作鸳鸯楼。
嗯,不开心!有种被调侃的感觉。
看了宿舍安排的册子,1-3班的女生,去得晚的,被安排在了公共大宿舍。害,辛辛苦苦考上来了,住在靠近马路的宿舍,然后宿舍还是那种很多人的超级无敌大的宿舍。而且公共宿舍人比较多,没有固定的洗手间,只能到负一楼的公共盥洗室洗漱。嗯,继续不开心,别扭。当时为了分到好一点的宿舍,好多人去跟宿管阿姨吵吵,看能不能再继续分个好点儿的宿舍。结果是不管怎么吵吵,无果。于是就只能认了。拿出行李,找一个看得过眼的床位,打扫铺床,住下来。
在一个很有张力的年纪,大家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强的,没多久就很习惯住超级无敌大的集体宿舍了。后来也很习惯使用公共盥洗室了,以至于到了后来,宿舍重新分配,有了自己班级的小型集体宿舍以后,还会有人愿意去公众的盥洗室,因为地方宽敞,不用排队等使用水龙头,节省时间。
大概是几个月还是半学期以后,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宿舍就按照班级成员重新划分了。
都是年轻人,没多久我们就适应了新的校园生活,也适应了被很多人调侃我们住在“鸳鸯楼”。女孩子住在顶楼,我们的楼梯是那种旋转的楼梯,造型其实也还挺好看。每次从教室或者从食堂走回宿舍,会路过一小片花园,那里有几株长得很特别的树和花。特别值得安慰的是,宿舍口梯口紧接着就是学校的北门,出入校园方便得很。于是心态从开始的不想住鸳鸯楼变成超喜欢住学校北面的宿舍了。每周散学上学,或者每天下午瞒着老师家长借同学的走读卡偷溜出去逛街买东西,不要太方便了。(真香时刻hhh)
宿舍楼北面也就是窗户外面就是车来车往的城市大马路,可以看到学校外面的情况。宿舍楼的南面,也就是走廊那一面,正对着的就是我们学校的田径场。那不是标准的400米田径场,但是在那一片中心的地段,能有一块田径场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田径场的草是真的草,春夏会茂盛生长,秋天泛黄,冬天枯萎。田径场的边上是跟外面隔离开来的围墙,上面爬满的马山虎一年春夏秋冬都是绿绿的。有时候上面还会夹杂着盛开的喇叭花。
每天放学的时候,田径场会有很多人在运动,在跑道跑步,在绿茵场踢球,或者在田径场另一边的文体楼打排球和练舞蹈。所以,每次放学以后回宿舍,可以一边排队等洗漱,或者从食堂打饭回去,在走廊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一边看人运动,这成了高一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的休闲乐趣。
十五六七岁的年纪,时不时会遇上一些惆怅到化不开的情绪困扰,就会在雨季的时候,站在宿舍外的走廊,对着田径场,看着外面哗啦哗啦哗啦啦的滂沱大雨听雨、发呆、思考人生。时常有找刺激的同学,会跑到绿茵场中间酣畅淋漓地淋一场大雨。也会遇见在大雨过后蔚蓝色的天空趁着青翠的草地,让人心旷神怡的时刻。或者在雨后放晴的天空看到彩虹,引得满楼的学生大喊大叫的瞬间。
冬天的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会有很多同学在田径场拿着椅子,支起架子晒起被子。因为每个星期天是我们的休息日,所以每周的这一天校园里异常安静。那时,枯黄的草,各种颜色的被褥,在带着暖色调滤镜的阳光下沉默着,仿佛把无数个少年的心事,通通都藏在了一个又一个有阳光的星期天下午。
很久以后我们发现,相比于在第二教学楼旁边的大型宿舍集群,在北门边上的鸳鸯楼其实条件更好。因为更多样化,北有城市喧嚣的车水马龙和霓虹,南有青草覆盖的田径场和一整面爬山虎点缀的绿墙。hemm,真的很惬意!
后来再长大一点,每每想起高中的时光,那些青葱的肆无忌惮日子,总是绕不开夏日里的滂沱大雨,田径场奔走呼喊的少年,那一整面爬满绿色爬山虎的墙,随着季节变迁枯萎了又会在来年茂盛生长的青草,还有冬天的星期日午后温暖明媚的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