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2月3日-5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乌镇景区内,“刷脸技术”代替了人工验票;免费WiFi、支付宝收钱码成了商铺的“标配”;游览车和摇橹船安装了GPS和北斗双模定位系统,游客可手机扫码一键呼叫;科大讯飞的“晓译”翻译机,支持中、英、日、韩、法、西等多种语言实时翻译······互联网正不断突破人类理解与认知的疆域,智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0153/04b735b198f44664.jpg)
提到智能时代,我们脑海中马上会想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社会,那什么是智能时代呢?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给吴军《智能时代》这本书作序时给出了一个定义——智能时代是一个计算无处不在、软件定义一切、数据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以大数据应用为标志之一和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到来。
吴军老师说,“未来的时代,又将是一个‘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的时代。” 所有人都面临着思维方式的升级。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难道要每个人都去学习计算机编程不成?当然不是,不过学习一些计算机思维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1、工程思维
很多场合,直觉和生活常识非常有用,但有时直觉也会欺骗我们。
想起小学时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想要奖赏发明象棋的大臣,这位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依次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心想这也不多,就答应了。可是当计麦工作开始后,国王就开始后悔了,因为即便把全国的粮食拿来,也兑现不了奖励。
工程思维告诫我们在没有数据之前不要轻易给出结论。百度前几年面试工程师的时候经常问“为什么下水井盖是圆的”类似的问题,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面试者是否能用工程思维从直径、周长、对角线、等角度来分析问题,给出答案,而不是作为脑筋急转弯来凭直觉作答。
2、极限思维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计算机之父”图灵就在思考三个问题:1、世界上是否所有数学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2、如果有明确的答案,是否可以通过有限步骤的计算得到答案?3、对于那些有可能在有限步骤计算出来的数学问题,能够有一种假想的机械,让它不断运动,最后当机器停下来的时候,那个数学问题就解决了?
像图灵这样超越时代的人,他不是跟在蚂蚁后面来观察事情发展的规律,而是在前面等着大家,找到极限所在,然后告诉大家在极限里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吧,不要浪费时间纠结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那些超越极限的事情。
最近最热的话题非“人工智能”莫属,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担忧机器会主动进化出“意识”,甚至会反过来控制人类。如果用“极限”思维来考虑的话,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数学问题;在数学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有解的;在有解的问题中,只有一部分是计算机可以解决的;而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又只是计算机可以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3、等价性思维
等价性思维即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等价性思维的前提是认清本质。以围棋为例,在人看来,围棋是棋道,是文化;而在计算机看来,下围棋是一个数学题。就像设计围棋计算机AlphaGo的Google工程师那样,他把棋盘上复杂的状态转换成一个获胜概率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上万台服务器、使用几十万盘围棋高手之间对弈的数据来训练这个数学模型,使它获得“智能”,从而战胜世界著名选手李世石。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0153/6a83ff65f5dc7343.jpg)
4、模块化思维
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桌子,或者一个椅子,会直接去做。而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永远是先制作几个非常简单,而且能够大量重复的乐高积木块,然后用很多这样简单的模块,搭建出复杂的桌子和椅子。
好的程序员在编写程序之前,首先会花一定的时间梳理思路,思考应该用几个函数来实现相应的功能;哪些函数是之前写过的,可以直接使用的;哪些可以加入自己的代码库里,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直接用。久而久之,代码库就会足够丰富,这些封装好的代码就是乐高积木块,下次不管是制作桌子还是椅子,再也不用从头准备木材,只要拿出积木块直接搭建即可。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0153/b63edf057ef28fb8.jpg)
5、迭代思维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樊登在讲书和演讲中多次提到“MVP”,即最小可用产品,就是迭代的思想。创业时,不要刻意追求完美,总想着“憋大招”,幻想着产品一发布,马上就会引起轰动。而是应该尽快拿出一个“MVP”,找到第一批愿意付费的客户,收集客户的反馈,不断完善,保证每一次都比先前更好,且能让进步长期持续。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培养一些计算机思维。不管是开发一款产品还是做好一个项目,不妨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摆脱直觉,用工程思维探索可行性;2、用极限思维确定边界,不做无用功;3、认清本质,用等价性思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4、用模块化思维着手准备未来的通用基本资源;5、用迭代思维,尽快拿出“MVP”,不断优化完善。
未来已来,要么加入浪潮,成为前2%的人,要么观望徘徊,被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