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1257/859c2d30c03f053b.jpeg)
Part 1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工作结束回来的路上,思考我自己在“读书”方面的问题。
1. 读书为娱乐
高中以前,我那时读书是娱乐。生在乡村,长在乡村,除了家里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没有其他任何娱乐方式。灶台下,厕所里,房间里,都是看书的地方。高中以后,除了课本,没正儿八经读过什么书,如同现在我的学生每天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业余时间全部被作业压榨干净。大学前面一两年,手机网络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图书馆借书也方便,我们宿舍晚上临睡前大家都会抱着书看会。那时候在我眼里,除了为考试和专业课而读书外,其他都是为了消磨打发时间,并不会去思考我从读书哪里获得什么知识,或者我能交给别人什么,读书——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2. 读书为炫耀
大学后半程到研究生,我忽然有天觉得自己比身边熟悉的人读的书多点,我说出的几句话能让别人觉得不一样,课堂回答偶尔也会“引经据典”,也会有人说,你读书真多。其实自己内心几斤几两实在是太清楚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会有点心虚,同时又有点骄傲,有种我和别人就是不一样的感觉。这种虚荣感逼迫自己去图书馆看书,可心大部分情况不在书里,在手机上。也不会让我像以前那样,时间过的很快的感觉。一本书能拖延很久。反过来,又给我带来愧疚感。这种情况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再后来,互联网时代来势凶猛,每天推送的看到的都是成功学的事迹,各种标榜”读书让我们不一样“的读书打卡活动层出不穷。我曾经也参加过几次,都不了了之。工作之后发现,读书并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愈发少读了。这种炫耀的心也逐渐淡化。
3. 读书为有用
毕业3年,工作中遇到过很多问题,工作本身,人际应酬等等。为了解决问题,我上网看别人经验,向同事求助,回到从书本找答案。我的读书从文学社科开始偏向非社科,畅销书。希望能给到我一剂良药,立马解决我的困惑。然而,我看了书,做了读书笔记,却并没有达到我的期待,深陷困惑。直到我听了单位一个很牛的老师的讲座,才恍然大悟。我看完书后,做完笔记后的行为是什么?有行为改变吗?好像并没有。
他提出的意见是,读书笔记或者听讲座的笔记都分为3个部分:书里说了什么,我现状是什么,我行为的改变是什么。从他那次讲座开始,我刻意修改自己的行为,一次一点,一次一步,虽然还有很多要做,可毕竟已经在路上了。
现在,无论从外在的需要还是内在的需求,越来越认同读书是必不可少,尽管会犯懒,但还在自我要求。希望会更好。
Part 2
今日看了一篇推送 《最新的社交礼仪:微信别发语音,没事儿别打电话》。有以下收获和需要行为改变的地方。
1. 微信尽量不要发语音,除了再跟家人聊天时。
2. 回复信息时,要留给自己斟酌思考的时间,尤其是在处理工作的情况下,给双方都有时间缓冲,减少交流成本,避免出现因交流导致的问题。反思:生活中工作中我都是一个行动力比较快的人,回信息也一样,会犯这样的的错误,不该说的都说了,想到什么就说了。与其相反,邢公子是个回信息都会琢磨半天的人,我这点要像他学习。行为改变:慢回复,除非紧急情况。
3. 打电话,对待朋友或同事都比较有礼貌。唯一对待邢公子,是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不太考虑他是否在忙或者不方便,被挂电话会不高兴。行为改变:没有紧急事件不打电话,打电话也提前微信询问是否方便。往往和最亲密的人最需要注意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