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想】情感机器

【回想】情感机器

作者: 赤橙酱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02:15 被阅读22次

    01 情感,人类特殊的思维方式

    改变思维方式:

    激活一些资源的同时关闭另一些资源。
    比如当切换到愤怒这种模式的时候,攻击的资源会被激活,小心和谨慎的资源回被关闭,从而使人变得具有攻击性和容易犯错。又比如当切换到恋爱模式的时候,发掘、欣赏恋人优点的资源被激活,发现、批判缺点的资源被关闭,从而使人只能看到对方的美,但对对方的缺点视而不见,所以恋爱中的人都是盲目的啊!

    精神活动的6大层级:

    从底层至高层: 本能反应 => 后天反应 => 沉思 => 反思 => 自我反思 => 自我意识情感。 越是底层的精神活动越靠近本能行为,越上层的精神活动越靠近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等追求
    本能反应: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比如缩手反应
    后天反应:后天习得的知识,比如水壶发出汽笛的声响,知道要去关火
    沉思:思考并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反思:对先前所采取的行动进行复盘,分析利弊
    自我反思:老实说我并不十分清楚反思与自我反思之间的确切区别,可能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别本来就很微妙。我认为自我反思与反思的区别如同字面一样,在于“自我”。反思仅仅是对于决定和行为本身的,而自我反思则是对于“我”的反思。举例来说,我平时是一个安分守己、沉默寡言的人,但我某一天却在课堂上大吵大闹、与老师吵架。反思仅仅是考虑我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我这样做扰乱了课堂秩序,使其它同学无法正常上课了,很不应该”,而自我反思却会考虑到说“我怎么会做这种事,别的同学肯定都会讨厌我、认为我是个蠢蛋”。
    自我意识情感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可能我把它和自我反思搞混了

    02 依恋与目标

    目标:

    理解精神活动的层级和思维方式只能解释思维是如何工作的即怎么做,但对于另一个问题却丝毫没有涉及——做什么。
    我们的目标从何而来?一说是来自于渴望得到依恋对象的认可。

    依恋:

    依恋对象可能是父母、恋人、同龄人、尊敬的人、想要赢得其尊敬的人……这种依恋关系会影响我们的目标,我们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他们的好感和认同。

    禽类的印刻

    鸡鸭鹅等禽类在从蛋里孵化出来以后会跟随第一眼看到的移动的物体,这个移动物体往往是他们的母亲,但也有一些意外,如果它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类,那就会始终跟着人类。

    印刻者

    幼儿的目标很大程度上继承自他的印刻者,他们会按照印刻者的价值观来建立目标,并渐渐学习印刻者的价值观。直到在幼儿心中建立起一个印刻者价值观的模型后,即使在印刻者不在场的情况下,幼儿也能依靠这个模型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决定目标。

    03 从疼痛到煎熬

    疼痛的意义

    脱离疼痛是一种本能,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并且这种本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存活到了今天。

    级联(cascade)

    当疼痛发生时,摆脱疼痛的资源被激活,而进行其他行为的资源被压制或关闭,因为人体系统默认将疼痛置于非常高的优先级。如果疼痛进一步加剧,那么他会激活更多的资源尝试摆脱疼痛,并且其他行为资源会被进一步压制。
    有时候这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疼痛始终无法得到解除,那么就会触发级联,这是希望摆脱疼痛的想法会占据人的全部意识,以至于无法再思考其它事情,人便失去了精神的自由。


    04 意识

    “手提箱”式词汇

    这是个微妙的词,在书中反复出现,甚至在与此相关的其他书中我也看到了这个词。我一时找不到它的定义,只好自己进行理解:手提箱式词汇指的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词,它的定义模糊不清,具体是什么意思需要放置到具体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手提箱的说法可能来源于这里一个场景,一个人出门旅行时把衣服、剃须刀、钱包、避孕套都放进了手提箱里,这样四样东西有什么关联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能排上用场,这就足够了。

    A脑和B脑

    A脑是最底层的系统,直接处理与外界的交互,比如接受来自眼睛的视觉信号、来自皮肤的触觉信号,给眼球发送运动信息高速它向上看,给肢体发送信号告诉它该怎么移动。
    B脑是建立在A脑之上的系统,它接受来自A脑的信号,并向A脑发送指令。
    机器学习中的深度神经网络和这个说法非常接近,考虑到作者Marvin Minsky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很可能机器学习正是受到了这种想法的启发。
    举例来说,黑板上的有一个粉笔画的白色圆点,你的眼球捕捉到了这个光学信号,并把它转译成生物的电信号传递给A脑,那么A脑接收到的很可能是一个类似于(Height, Width, RGB)的三维数组,然后A脑处理这个信号,从中提取到了一些更加高级且抽象的特征(可能是黑色矩形和白色圆形)并把她传递给B脑。然后B脑对这个信号进行处理,与记忆中的其它物体进行对比,识别出了黑板和粉笔画的白点。
    至此为止应该都是潜意识所做的工作,人的意识并没有参与其中,因为你不可能察觉到眼球传递进来的底层信号是怎么样的,也不可能感知到你是怎么识别出这是黑板而那是粉笔画。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工作方法,因为它大大减轻了意识的负荷,如果那么多底层的信息全都涌入你的意识中让你进行处理,那就是一场灾难。这和编程中的各种各样好用的库也非常相似,把底层的复杂性封装起来,只提供以简单友好的API,利于其他人在此之上构建具有更加高级功能的系统。
    在B脑之上肯定还有C脑,甚至C脑之上还有D脑E脑……直到信息传递到某个足够高的层级时,意识便产生了。

    05 精神活动层级

    这章看得挺晕的,记不清有什么重要观点了

    模型

    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建立这个世界的模型。
    如果小梅是一位生活在商朝的大家闺秀,她应该从未见过或听闻玻璃杯这样事物。某天你穿越到了商朝见到小梅,对她一见钟情,当场从裤裆里掏出一只玻璃杯赠她做定情信物,那么她的脑中就会构建起玻璃杯的模型:晶莹剔透、质地光滑坚硬冰冷,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柱状物体(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属性)。如果你告诉她玻璃杯是用来装水喝的,说完便舀了一杯溪水咕咕咕喝下肚。此时小梅就会更新这个玻璃杯的模型,加上这么一条:用途是盛水喝。在你穿越回去之后,小梅抱着玻璃杯日思夜想,整日魂不守舍,在走路时都没看到地上的坑摔了一跤,玻璃杯掉在地上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化作了无数碎片。小梅在伤心之余又更新了她的玻璃杯模型:易碎,受到撞击后化成无数碎片。从此小梅虽然再也没有了玻璃杯,但在她脑中已经有了玻璃杯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她知道玻璃杯的形状、颜色、摸起来的感觉、它的用途还有它撞击地面后会发生的事情。

    想象

    想象可能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思维进化产物,《人类简史》中也提到过这一点,印象中将其称之为认知革命。
    人能够进行想象离不开心智中对世间万物构建的各种模型。例如前文提到商朝的小梅构建起来玻璃杯的模型,我们再把这个无聊的故事扩展一下。如果某天你又一次穿越回去送给她另外一只玻璃杯。小梅决定这次一定要保管好这只玻璃杯,不能再摔碎了。她先是把玻璃杯放到客厅的桌上,但又觉得不妥,因为客厅人来人往,万一哪天有个冒失的家伙装到了桌子,被子就会摔倒地上碎掉,于是她又把玻璃杯拿了回来。这里别人装到桌子导致桌子上的玻璃杯掉到地上摔碎,这件事并没有发生,而是小梅的想象。
    通过想象,人可以通过思想试验进行学习。如果试验成功了那就学习到了成功的方法;如果失败了,就学习到了应该规避这种错误,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与之相对的就是通过切身经历来学习,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代价大的多,因为有些错误的代价是一个人无法承担的。例如我们光是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树枝戳自己的眼睛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哪个正常人会去真的这么做。但如果有一群人没有想象的能力,只能通过行动来探究后果,那么就只能真的去拿树枝戳自己的眼睛了。
    很可能在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偶然的基因变异导致进化出了想象这种能力。毫无疑问有想象能力的那群人比起没有想象能力的那群人,存活下去的概率要高得多,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这种基因很快扩散到了整个种群中,结果就是现在所有人都拥有了这种重要的能力。

    预测未来

    有了想象能力之后,便可以预测未来。
    让我们继续讲那个无聊的故事。小梅最后心翼翼地把玻璃杯收藏在橱柜里,让佣人每天细心擦拭。但某天佣人手抽,玻璃杯从手中滑了出去。玻璃杯刚刚落下的瞬间小梅就尖叫了起来,因为她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果不其然,0.5秒后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玻璃杯化作了无数碎片。小梅在玻璃杯落地之前就预见了这种结果,毫无疑问这就是预测未来,而且极其精准。
    预测未来需要两个基础,一是想像力,二是事物的模型。具体而言刚才这个故事中预测用到的模型除了玻璃杯模型以外,至少还有如下这些模型:地面的模型,地面很坚硬;重力的模型,虽然那个时候人们还对重力一无所知,但毫无疑问小梅至少知道物体在空中会下落这一点。
    说句题外话,人们往往觉得预测未来很困难,甚至认为它是一种超自然力量,但真实情况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预测未来。预测长远的未来确实很困难,但预测短期的未来是一件相当可行的事情。

    06

    to be adde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想】情感机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m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