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给别人贴标签、下定义、片面地认知,难道就不会这样对待自己吗?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属于“社恐”一族:楼道里祈祷着不要遇到熟人,和不熟的人吃饭会假装不经意地看手机,看到认识的人隔着五米就要想好开场白。我也觉得自己不会和办公室里的谁聊得来,因为都比我大太多,我们的人生经历太不一样,而且我一直怀念着一年前才分开的同学们。我以为自己只享受孤独,一切想法自己消化就好,可是和身边人一起分享、吐槽的时候,却出乎意料地有着快乐……
昨天在去吃饭的路上碰到比我晚来一年的同事打招呼,自然而然地就聊了起来;刚刚在洗手间遇到一个新来不久的同事,也完全不觉得尴尬,我们还有说有笑地走回了办公室。这两个情境中,我都是抛出话题的那个人,开口问了一直对他们感到好奇的事。在那两个瞬间,我也终于意识到,我对“同事”这种生物其实有着兴趣,或许我也想和大家走得更近。
也许曾经的我确实像开头说的那样,但是中间毕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早就变了,只是自己还习惯于过去的自我罢了。变化不是突然的,也不会有一个时间点提醒你“你要变了”。用自己早已熟悉的视角看,是发现不了任何变化的。就好像我觉得自己的穿衣风格一直都维持着普普通通的状态,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改变,也没有特意去改造过自己。可是翻到以前的照片,甚至是半年前的,都会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力量。我没有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去挑选从未尝试过的衣服,但是我可能哪天突然买了最新流行的靴子,另外一天又买了家里没有的百褶裙...就这样累积下去,促成了从头到尾一整套的变化。而造就大变化的每一点小变化,是无法察觉到的,那些只是不起眼的日常思考罢了。
我一度很苦恼自己一直是同一个状态,很无聊。可是如果回望已经发生的那些事,又不免惊觉自己居然和以前那么不一样。改变这个东西太微妙了,自己通常都察觉不到(特别是积累型的,比如学习新技能)。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不要被看似重复的生活迷惑至麻木。一直思考,改变就会一直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