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中的那个地方,总是让人回味!
这边有着无尽的故事,那边也有着无尽的故事!虽然是四面环山,但是确实是特别的美!说是仙境,也不为过了,现在城里活得久了,反而觉得这样的地方比较难得!
整个村很小,也就十几户,但是却是分了两个村!一个上底屋,一个下底屋!两个村长,山是不一样的,田是相邻的!但是人都是同祖先的!
话说,这个村也就两个姓,一个是姓梁,因为以往的种种原因,搬的搬,走的走,现在就剩下一户人家是这个姓的了!很好的感受岁月的洗礼。而另一个姓就是姓冯。
冯姓是这里,乃至周边的一个大姓了!当我懂事的时候,发现外面最近的村也是姓冯,所以觉得很特别。而我也不知道到底传了多少代了,总之是历史悠久,而要了解期间的文化,又得是长篇大论一番才是。
这个村的布局没有多少讲究,整个村也没有现在的一个万达广场大呢。
我们以一条小河为界,那小河叫山口,有棵大树照应。据说是桐树,每年都好多桐子。其实我们叫“櫈树”,那树也有合抱之势,风水树嘛,都有些年头。而后进来又有棵特别大的“荷木树”,好几层搂高,也得有两个人合抱才能够围一圈。当然它的旁边还有一棵“櫈树”,虽然也是特别的高大,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慢慢的枯萎了,而后是节节掉落,后来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而这就是那棵树的命了。

往右一点点,还有一棵参天大树,那也是一棵“櫈树”,而我是对这棵树充满着感情,因为“小孩子”(未结婚的人)都有一个“契爷”,那契爷可以是庙,可以是水,可以是石头,可以是田,可以是树。而我的“契爷”刚好是树,而所契的树刚好就是那一棵,所以感情特别特别的深,毕竟,每年都得去拜一下才是。
说起这棵树,也很特别,周边环绕着一棵“榕树”,所谓的树中树,叶就如此了。另外还有棵鸭脚。当然,每次看都有些颜色不一样,总会很多感慨的。而这棵榕树还是会落叶的那种,能够看到四季的变化,耐心感受,又是另一种美感。
看到这些树后,你就可以感受那一排的竹,就如以前人们常说的“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符合中国人的一贯风格。当然,这些也是风水竹,其作用还是很大的,南方多台风,也可以做到防护的作用。
走过竹之后,到介绍房子了!以前与现在的差别,变化是特别的大,回想还是阵阵的感慨,挣到钱了,也都搬走了,剩下是满满的回忆。
记事起的时候,刚进去,是两栋房子,一栋在上,一栋在下,也可以说两排房子。下面的房子居住三户人家,一个单独的和一对兄弟。而上面的房子,住的是两户,都是分家后的后果,而这正是我家。
我爸排行在三兄弟中是最大,所以房子居中位置是属于我家的,两侧是属于两个叔叔的,他们两个没有分家,所以住一起。
而再上面还有一个房子,那也是属于下底屋的。而还有一户下底屋的人家离这里有些远,还有走一条路进到田间,大概200米的距离。
而上底屋离得也很近,我们的房子过一点,居中的房子是姓梁的。其他的都是在梁家的上方位置。当然了,一个大屋,居住五户人家,那是我们村的大统,而旁边有一户则是单独。
房门正面是一片荷塘,还有一条小河。人家耕种也是在前面的这片位置。当年在远处看,总会有那种小桥人家的感慨。
而房子的后面是高高耸起的大山。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也是让人望而生畏,据说山的后面是另一个村,这个我是相信的。
这里的路四通八达,主要都是山路,可以去到各个村落。当然,我们主要的一个出口就是山口那条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但是,最喜欢,最留恋,也觉得最漂亮的,也就是这个地方了!
而这个地方叫做念鱼村,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如今那些老房子已经不在了,人也已经长大了,故事呢,依旧模糊。据说这个地方很多很多的宝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即使没有如人家说的那么多,我也觉得我就是这里的宝藏之一。
如今在他乡,真的很想回去瞧瞧,那很适合生活的地方,看看那片田野,看看那几棵大树,好好的在竹林中听听鸟鸣声。那些老岁月早已经尘封已久,此刻想起的,唯有阵阵感慨!想问问,那里的人还好吗?
故事很长,就从这个村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