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百家有好女,万家无好媳,无媳百家急,有媳全家欺……”
老祖宗早就把婆媳关系讲得明明白白:婆在前,媳在后,先有好婆婆,再有好媳妇。
婆媳关系向来是婚姻关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看了《玫瑰的故事》后,才明白:玫瑰跟方协文离婚,她婆婆的介入也是重要的导火索。
1、 婆婆看不起儿媳,处处挑刺
方协文妈妈从一开始就看不起自己的儿媳妇,在她眼里,是玫瑰高攀了自己儿子。
她说:“那是我儿子厉害啊,他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呢,追他的姑娘排长队的,不漂亮的他才看不上。”
同时,玫瑰的漂亮在她眼里仿佛如花瓶一般,空有其表。她觉得漂亮没什么用,需要自己儿子天天哄着、伺候着。
但要不是他儿子婚前道貌岸然地“哄骗”,装出一副什么都依着玫瑰的完美人设,他儿子能娶到玫瑰?
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婚后矛盾就会接踵而至。
在玫瑰买了束花后,婆婆完全接受不了,给儿子吐槽:“花的那钱够我买一星期的菜!”
三观不同,真的很难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方协文妈妈看到的是玫瑰乱花钱,却看不到玫瑰在用鲜花、书籍滋养自己被压抑的生活。
玫瑰的工作被方协文不打招呼地直接辞去,被迫待业在家,跟挑刺的婆婆四目相对,婚姻的美好就在一件件琐事中不断被消磨。
2、 方协文不对等的站位
方协文是单亲家庭,从小就是母亲一人打两份工拉扯长大,所以他对他母亲的依赖要胜过常人,这也注定了在婆媳问题中他会做出不对等的站位。
刚开始母亲总是用家乡话朝鲜语在儿子面前挑玫瑰的刺,觉得玫瑰难伺候、乱花钱,一开始他还会帮玫瑰说话。
说多了之后,仿佛被母亲洗了脑一般,也会觉得玫瑰靠自己养着,不懂知足,也不知道体谅长辈。
这就是家庭中的“权力争夺”,方母因为仅有这一个儿子,需要儿子处处站在自己这边,所以她通过挑刺来拉低玫瑰在儿子心里的地位。
说白了,方母就是在和玫瑰争夺方协文的爱,这样的婚姻怎会幸福?玫瑰仿佛成了那个外人。
终于,在方协文擅自把玫瑰的工作给辞了,婆婆还要阴阳怪气地用家乡话火上浇油时,她爆发了:“能不能当着我面说普通话!”让玫瑰彻底奔溃。
此时的方协文依然站在母亲这边,说了一句:“你都学法语了就不能学朝语吗?”暴露了他的自卑和暗暗较劲,要知道婚前他说的可是:“你不用学朝语,我会帮你翻译。”
一朵盛放的玫瑰,在这样窒息的家庭氛围中,渐渐枯萎。
3、 方协文婚后一点点原形毕露
方协文婚前靠的是不断妥协、处处迎合追到的玫瑰,他知道玫瑰的“痛点”,所以在每个痛点上都极力迎合她的需求。
他知道玫瑰需要安全感、希望对方处处以她为中心,所以就在婚前一个劲地去扮演玫瑰的理想型,把自己真实的模样隐藏得滴水不漏。
靠心机、靠手段步步为营,将玫瑰娶到手。婚后就是一点点地原形毕露。
在得知庄国栋的存在后,他自卑心作祟,把庄当成假想敌,然后处处控制玫瑰的自由,让玫瑰婚后仿佛如坐牢一般。
擅自辞掉玫瑰的工作,实则怕玫瑰接触别的异性;让他妈妈在家里监视玫瑰;出门穿裙子都要强行让玫瑰换掉;连指甲都不让做……
这些操作,让原本绚丽、活泼、炽热的玫瑰,彻底失去了光彩,越来越心力交瘁。
终于,婚后10年,当方协文再一次擅自拒掉玫瑰的offer后,终于无法再忍受被操控的玫瑰,勇敢地提出了离婚。
婚后,她一点点找回自己,在喜欢的领域大胆创业,并且很快就拿到了不错的成绩,那个闪闪发光的玫瑰,离开了错的人后,又开始绽放自己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