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复习阶段,班里的那些落后的孩子明显地更加吃力了。英语老师找我说,班里的那些孩子什么也不会,连24个字母都不会,天天写也学不会,可怎么办。数学老师也反映,说那些孩子无可救药了。其实我心里知道,那些孩子真的学起来特别特别慢,特别地吃力。比如我们语文上的生字,反复地写,可是再练习的时候还是会出错,又回到了他们最初写的样子,怎么办?放弃吗?虽然有些孩子家长跟不上,可是我还是想着尽力拉一拉。恰好今天读到了郑立平教授《把班级还给学生》中的《绝不能做判官——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一文,忽然就有了心理安慰。
郑教授说,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作为合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多一些说话的权利,多和学生商量着解决班级或学生个人遇到的问题;作为帮助者,就要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时刻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促进者,就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基础,正视学生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能够不断超越自己。
由此可知,学生本身就是有差异的,因此对于班里的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要清楚他们的基础,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所进步,而不能统一标准去要求他们。有些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从而关闭他们生命中的一扇窗,而我们一次真切的关怀,一句真诚的鼓励,都可能会在学生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为他的生命多开启一扇通向光明、美好的门。因此,我们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一定不要打击、责骂,而是找到他们的进步点,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够逐渐树立自信,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们的评价往往是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可是每个孩子都不相同,我们应该以多元评价为核心,始终对学生抱以希望,平等地尊重每个人,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花期,虽然花期有早有晚,花苞有大有小,但我们要始终对他们抱有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意识,我们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在成长的,都是在变化的,他们的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在孩子现有的基础上去努力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要做“经师”,要做“人师”,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将来,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我们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激发他们沉睡的潜能,让他们能够茁壮地成长。只有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够充分实现。
读完了这些,我想作为班主任,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我尊重他们每个生命,平等地对待他们,无论他们的基础有多差,我都会在他们现有基础上,努力帮助他们找到更好地方法,我努力寻找他们的进步点,并不断激励他们。我已经尽我最大努力做了我该做的,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交给岁月,相信若干年后,他们都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