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5《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中“屠夫”的心里是如何产生的:
1.认知行为失调。
人的行为通常是追随着认知在走的,当行为先于认知发生时,就可能会根据已经完成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认知,例如刮刮乐受骗。学历越高或越聪明的人越难以承认自己受骗了,因此也更容易陷得更深,这是“认知行为失调理论”。黑羊效应中的黑羊无论是何表现的行为,一但产生了黑羊效应,屠夫就会找尽各种理由痛恨并继续孤立黑羊,以便认知和先前的行为得到统一,用以对抗良心的不安,并且越陷越深。
2.集体意识与从众行为。
作者在这里运用的参与游行的无知民众作为例子,实际这种集体心理学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有更为细致的介绍。(群体的感情和道德会替代个人的想法,群体会根据个别领袖人物的思维去行动,在高智商或高学历的人群中依旧如此。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议会等群体都验证了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夸张、领袖主导。)当屠夫团体形成以后,集体意识会穿破个人的良心和性格,也更不容易反思对黑羊的伤害。
3.罪恶共享。
团体会产生彼此的认同感,形成“共犯结构”,消除陌生感,建立健全友谊。通过伤害黑羊取得友谊,伤害黑羊的事情在屠夫团体中变成了可以被赞许的事情。
认知与行为,这对概念以前从未仔细想过。当讨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时候,往往觉得离自己很远,但是行为与认知却具体的多。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印象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认知还是因为和他的接触过程中的行为呢?当认为一个人很棒的时候,是因为我认识到他做的事情很棒,还是和他接触过程中自己变得更好所以认为他很棒?或者两者皆有之?
认知和行为的统一,世界观才不容易崩塌。因而,当认识到读书很重要的时候就要多读书,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时候就要努力改变。当认识在前,行为跟上了,是不是就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当认识在前,行为没跟上,是不是就会产生焦躁情绪和否定自己?如果行为在前,与认识的方向不一致,如前文所讲,就会产生“认知行为失调”;如果行为与认识的方向一致呢,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相由心生,境随心现。温柔的看待世界,才能温柔的对待世界。温柔的对待世界,才能被他人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