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分享了一篇关于学习外语如何改变一个人思维模式的文章,有朋友就来问我:我也想学习好好学习英语,并且正在学习,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目标性,感觉很难坚持。怎么会这样?
随后她告诉我,也并没有考雅思的打算,也真心不喜欢背单词。
我问她,你究竟喜不喜欢学习英语?她回答说,喜欢,但是没有像跳舞瑜伽那么喜欢。可是我真的特别喜欢听别人说英语,听的时候会比做其他的事情专注。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学习英语带给我这位朋友的快乐。因此,在她问我这个问题之初,我已经可以大致判断,事实上,她的内心对于学习英语并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么热衷。
她曾经有过一段特别励志的经历,就是通过练习舞蹈,特别是钢管舞,成功瘦身60斤,从一个胖姑娘,摇身一变成为女神。那时的她,坚决地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背着背包,走南闯北,拜师学艺,成就了自己的瘦身传奇,亦成为一名职业教练。那时的她,在舞蹈中,周身散发着光芒。只可惜,她终止了自己钟爱的舞蹈事业。这当中,难免有家人的影响、舆论的影响。
回到今天谈论的主题,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学习一门外语。
前面铺垫那么多,就是想要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内在目标与外在行为的关系。目标,是有明确方向的强烈愿望。目标促使我们展开符合目标导向的行动,进而最终实现目标。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区分内在的欲望和目标。
欲望,往往令人迷惑。欲望就像一张一望无尽的网,把人们的自我困在其中。欲望源自我们内心,却往往受外界环境的驱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热爱舞蹈的人,为什么会选择成为公务员,究其根本在于TA混淆了目标与欲望,将“稳定体面家人满意”作为驱使自己行动的动力来源。“公务员”代表着外部世界对权利的认可。欲望往往把一个人变成了别人。
找到目标是不容易的。找到目标的路,经过个体的灵魂。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为什么朋友会说她“喜欢”英语,却又不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因为她学习英语的内生动力已经背离了自己灵魂的目标。
学英语可以令一个人看起来很上进。造成这种认知的,有一部分归功于我们的部分媒体、广告,是舆论渲染的结果。朋友告诉我,她并不想在没有学透英语的情况下学习其他技能,那样得不偿失。可见,她是个有毅力的人,学习英语占用了她大部分精力,以至于没有空再去学习其他技能。
她继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认为如果不是那么喜欢,就用时间去磨,每天就一点,慢些就慢些,可能是自己自律不好。这忽然让我想到了一个经典的比喻——无意冒犯——做无用功,就好比骡子拉磨,每天做着苦工,却仍然在原地踏步。我个人,也存在这个问题。
既然她是个能自省、又有毅力的人,本身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什么就是不能好好学习英语呢?
人生方向感的缺失是问题的根源。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外部寻找动力。比如家人的期望、舆论的宣传等等。这些“动力”并非源于自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持久。
是否需要学习一门外语,试着向内看。向内看的方法很多。可以远行、可以经历一段恋情,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当然,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自己究竟想要过一段怎样的人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如最后朋友分享说,自己就是太“闲”了。“闲”就是缺乏人生意义感的具体表现。“学习英语”,或者“学习一门外语”在某些情况下,只是自己向外证明自己的一种形式,或者填补空虚感的一种借口。学习语言是非常枯燥的。只有真正热爱着,消除“学习外语”的仪式感,才可能全情投入去学好。
从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点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外语”。只有一种情况是必须的:保住饭碗的需要。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天赋也不一样。应当充分审视自我,终于自己的目标,把有限的精力运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至于其他喜欢的事物,可以当成是一种爱好。对我这位朋友而言,或许就是,适当减少学习英语的时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终止学习英语,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舞蹈上。
人生很短暂,不是“学习外语”就能够让人生更有意义。祝福大家都能够活出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