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理财投资的原因或有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少钱,需要钱。
攒钱本是件非常痛苦的事,特别是当你辛辛苦苦攒了些钱,有一天突然发现,你的钱原来一直在贬值,你会作何感想?
13年的某一天,无意间看到一个经济相关的演说视频,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通货膨胀和复利,特别是通货膨胀每年让我们的钱呈复利形势贬值,视频中讲到3%的通货膨胀10年间就会让我们现在手里的钱降低将近一半的购买力,作为一个普通白领来说,很是震撼。
无法想象大多数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可能耗上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和自己有限的收入,去拼命攒钱,可能就是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因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影响,耗费了我们更多的时间。
在这之前我都是将钱放在银行活期存款,当然现在是不能了,我开始着手考虑把钱安置在别的地方产生收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766/b0543a462fc5cb1a.png)
首先,我通过身边做生意的朋友了解了一些商品进货渠道,尝试着自己做点小生意。卖出去第一件商品时,简直高兴得不行,认为这条路可行,但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我开始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由于渠道拓展、咨询介绍、进货发货都非常耗费精力,再加上本职工作,导致时间完全不够用,而且本身赚得也不多,还不至于让我辞职专营这件事,最终选择放弃。
兼职副业这件事结束后已是年末,春节期间正当我还在思考新的投资项目时,年夜饭上听到几个叔伯在讨论股票,让我灵光一闪,把目光投向了金融投资领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766/ed283dd6379c0b48.png)
那时候正值股市大热,据说闭着眼睛选都是赚,我这人就是习惯把要做的东西了解清楚,便开始学习看K线图(说实话,学了很久,根本就预判不准,当然也可能是我学艺不精),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运气太好,相对当时大盘的情况,我选的几支股票很长时间都没有太大涨幅,于是把手上持有的股票卖了出去。运气好就好在,当时没有立即买入新的股票,因为投友推荐P2P的原因,去研究了一下P2P,从而极其幸运的避开了15年中旬的股灾(这也是为什么后来P2P争议颇大我也没有放弃的原因,太感性)
股市低迷,当然就不能再继续入市,P2P虽然也在继续,但是市场没有规范化,也不敢投入太大的比重。退而求其次,基金自然成了首选,在此之前,我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短线还是长线投资,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白领不适合短线投资!
1,资金不够
不能像有钱人那样玩儿热钱,我那点钱投入任何市场都溅不起一点水花。
2,信息太少,容易被误导
作为接收投资信息的后端群体,我都已经知道的消息,基本上已经过时,而且庄家和上市企业放假消息的现象并不少见。
3,时间成本太大
至少我自认为目前的投资收益还不能让我放弃工作,所以无法投入太多时间时刻关注。
基金定投的特点就非常适合普通人做长线投资:
(1)分散风险、平衡成本
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机,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而采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每个月固定一天定额投资基金,由银行自动扣款,自动依基金净值计算可买到的基金份额数。这样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资金是按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也比较平均。
(2)长期投资
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进场投资,当股市在盘整或是下跌的时候,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承接,因此反而可以越买越便宜,股市回升后的投资报酬率也胜过单笔投资。而刚刚经历股灾的中国股市,目前点位算很低,这个时候虽然略微震荡,但是总体来看也是呈上升趋势,长期投资非常适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766/98f7d1c9400b1676.png)
通过2.3个较大平台的基金平台的数据对比,3年以上的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总体收益都是比较可观的,平均年化收益能达到20%以上占大多数。
当然理财不仅仅是投资,下面我将自己的每月结余配置分享给大家参考:
20% P2P (监管机制成熟后会考虑提升比例)
45% 基金(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
20% 活期理财(支付宝一类,当作备用金)
15% 保险(纯保障类,重疾,意外等社保未包含的险种)
祝生活愉快~
-
赢在青年
专注青年财商发展及理财知识普及的教育咨询平台
开展形式:专家演讲|线上课程|财经资讯|线下沙龙及分享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