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半亩方塘一鉴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

作者: 刘秉均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23:19 被阅读203次
    弘毅斋笔记

    知识源于积累。在八十年代涉猎知识既不能像今天这样方便阅读图书,也没有电脑手机百度360度等网络途径,只能靠手抄勤摘笔记。其好处是脑眼手并用,在强化记忆的同时也练习了书写母语方块字,尽管呵手成冰或者挥汗如雨。

    弘毅斋笔记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幼时听老父亲说有一本书叫《万事不求人》,那时候也不知道先秦诸子百家、古文观止、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类,也从末听说过唐宋八大家或砸缸的司马光,只是偶尔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老父亲说我一个从一年级开始抺鼻涕的叫”太和”的非本家兄弟同学的祖父念过私塾,记得老先生住在西屋里,好像书箱书柜挺多,但始终不得见到。这个同学我们一直念到七年级,他有个哥哥叫”联合”,有个弟弟叫”保和”,老父亲曾给我说 : 你看有文化的人家起个名多有水平,联合是新中国跟形势,太和、保和是故宫的二个宫殿名。也就是说我幼时就知道了有个故宫,但不知道紫禁城。

    弘毅斋笔记

    知识要活学活用。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虽好读书不求甚解,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读懂弄通达到活学活用是非得下一番苦功夫的。六年级时大姐夫从黑龙江伊春林场带回来一个”牡丹”牌收音机,他回东北后,收音机就成了我的了。记得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6点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而周六的6点半是《阅读与欣赏》。有一年冬天的早晨,打开收音机忽然听到方明老师朗读的《前赤壁赋》,趴在坑席上用铅笔用别字和拚音一边听一边记录了下来,当时直觉得怎么这么好唉!等到上高中陈庆爱老师讲到《百字令 明月几时有》时,方才知道这是好多年前苏东坡先生的千古名篇。

    弘毅斋笔记

    知识靠语文来传承。孝妇河流域清代同时期三大文人博山赵之信、淄川蒲松龄、桓台王渔洋。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纪念馆手书一联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不知当今老虎苍蝇们看到后会不会对号入座。淄川太河湾头韦哥N年前曾讲过博山的一个段子: 某法官审判一素与下属乱搞男女关系的书记。

    问 : 你怎么屡教不改呢?

    答 : 我好来!(好: 鲁中方言,喜好之意)

    问 : 谁不好啊!(旁听席大笑)

    法官自觉语失,遂纠正说 : 笑啥了欢,谁好谁就对号入座!

    据说该法官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也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高材生。

    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信!

    9月28日适值孔子诞辰日,23时忆记于翰苑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亩方塘一鉴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z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