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万物的古怪秩序》读书笔记

《万物的古怪秩序》读书笔记

作者: 廖木空青 | 来源:发表于2021-07-31 22:02 被阅读0次

    非常惭愧,这是自读书群开始读书以来,第二本囫囵吞枣、貌似读完、其实一点都没有进到脑子里的书,第一本是《乌合之众》。只能说书是好书,但因为翻译的缘故,总感觉佶屈聱牙,乍看起来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像是在做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还是英语一的阅读,每句话逐字翻译完,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描绘“内稳态”。所谓“内稳态”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内在系统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协调的产物,这种为了生命体有效生存和繁衍的内在系统被作者命名为“内稳态”——我虽然不太喜欢这个名称,但也想不到什么词可以替代这个称呼,我的理解“内稳态”,大概就是生命体为了生存和平衡而处于的一种总体稳定的状态。

    这个内稳态是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的一种状态,从细菌到单细胞生物、从植物到动物、人类,所有的生命体在内稳态的程度上都保持着一致:通过内稳态对抗着物质陷于无序的倾向,从而在一个新水平上维持物质的秩序。这不是古怪的秩序,而是让整个生物体的世界井井有条、有序运转的秩序。内稳态对抗着整个宇宙的物质变化规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生命确实是个奇迹。生命被赋予了一个精确的指令: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并把自己投射到未来。这是内稳态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遗传物质得以运作的核心指令。

    菌群对进攻的反应会依照等价的最小作用量原则来自动寻找数量优势;植物的根部会努力向着肥沃的土壤和水源的地方伸展,这些都是生物的本能,人类的理性选择,也逃不开内稳态的驱动。而就我仅有的一点理解,作者的观点似乎是认为,人类的情感才是推动人类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且情感是区分于人与动物的最大尺度,作者从生命的起源、适应和演化来逐步说明这一观点。

    情感的出现,依赖于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是自然选择经过数百万年逐渐形成的一套有效机制,这套机制从身体表面的感官系统,一直到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从脊髓、脑干一直到大脑,它包含了对内稳态的刺激所带来的感受,也包括对负责产生感受的情境和机制,即负责产生那些让体验变成感受的活动。感受与生物体的生命展开活动相伴而行,无论这些活动是感知、学习、回忆、想象、推理、判断、决定、计划还是心智创想。

    感受可以让我们烦恼或高兴,而感受更主要功能则是服务于生命调节,感受是关于我们生命的基础内稳态或社会境况的信息的提供者。感受提醒我们需要回避哪些风险、危险和正在发生的危机。就好的一面来说,感受让我们知晓机会的存在,它能引导我们做出有利于改善我们整个内稳态的行为。但不好的方面在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意识。所以我们在情绪的支配下,并不能生活得更好,也很难做到对自己的未来以及他人的未来更负责任。

    书中让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在于记忆。我们都知道记忆按照内容可以分类成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但书中告诉我们,关于情绪并不真实地存在于记忆中,而是随着主体需求、环境变动、未来指向等内容而临时加上的,这会导致回忆中的事件因情境不同而可能会带有不同的情绪色彩。也因此,我们交付给记忆的很多东西关注的不是过去而是对未来的预期,即我们仅仅为自己和自己的观念所设想的未来。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对未来的预期中,而不仅仅是活在当下。

    最后,在人类的现状一章中,作者提到了两个小的细节:一个是关于信息。信息流是由公司的算法引导的,这些算法会用偏颇的表达去迎合各种金融、政治和社会利益,牢牢掌控用户的口味和风格。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很可能被困在18岁之前那个对自己的有限认知里,圈定在已知的喜欢的极小空间里,且不自知。我们这批最早接触过网络的人,都还记得那个时代,大家在网络里接触到的都是全新的世界,我们会关注各式各样的人,去探索和拓宽各式各样的未知,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活在自己的兴趣世界里,以至于我们会以为世界就是我们所接触到的、且自以为的这个样子。

    另一个细节是关于多样性。毫无疑问,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允许多元文化的并存。但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多样性包含着冲突的根源,它加深了群体内或群体外的裂纹,助长了敌意,使一般的治理方案更难实施和达成,在全球化和文化交叉融合的时代,尤其如此。

    ——廖木空青

    2021/6/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物的古怪秩序》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ac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