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敲门 以“法”引路 以“德”立人
——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
如果你要问,谁能把口语交际与习作课上得犹如开故事会,我说那一定是于永正老师。
拿上《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不到三天就读完了。这对于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我来说,已经是超速度了。
于老师的课令人回味无穷,反复思忖后我捕捉到了于老师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课的几个特点:
一、情绪高涨的背后,是对语文教学的挚爱与初心。
“小朋友,这节课我想先请小朋友看于老师画图画。画什么呢?当然是好看的--学校发给我的一盒彩色粉笔哪里去了?长翅膀飞了吗?没有彩色粉笔画出的画多难看呀!”
“于老师,我到办公室给你拿去。”
“办公室里没有。”
“于老师,到隔壁2班去借。上课前我看到李老师手里有一盒彩色粉笔,他还跟我说话呢!”(这是老师事先安排的)
“这是个好主意,离得近很方便,再说李老师又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就不知道小朋友敢不敢去,能不能借来。”
“敢去,能借来!”(《借粉笔,写借条,当“导游”》开课)
老师的语言、表情、神态,无不是激情饱满,他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参与,以儿童化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启发性、激励性吸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既是教师语言功底的展示,更是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文字里,我能看到老师的倾情投入,孩子的跃跃欲试。约翰·格里高利在《教学七律》中说,教学最基本的一条定律是采用师生双方都听得懂的语言媒介。读了于老师的文章,我对格里高利的这个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仅仅双方听得懂是不够的,还要喜欢听、听得进去。
像这样,以情打动学生的开场白实在是太多--
在《说说,画画,写写》一课中,他以自己做“引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写画结合,描述一个人物。看似没有要求,却将要求于无痕中渗透在指导的过程中。
小学生的课,教师自身的情绪调控很重要。当老师心情开朗如晴天丽日,孩子受影响也会开心愉悦,教学自然其乐融融。
老师的情绪高涨,对学生产生了什么效应呢?
一个人应该像太阳,把温暖和光明带给身边的人。于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p189学生情绪做回应。
二、情境创设吸引人,破解难点于无痕。
三、情感丰富互动多,体验感悟不空谈。
四、情真意切育心灵,以德为先向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