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乎同时期的思想家王阳明和培根。
明朝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王阳明心学实际上开创了儒学思想解放新境界,领一时潮流。但阳明心学属于身体大脑直觉体验而悟道的范畴,所谓格物致知在阳明心学这里是从“心”出发“用内心的良知去正物”,通过格物而体察天理。
心学认为,天理就是良知,是万事万物的哲学本源。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是西方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也可以说是西方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奠基者。而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的涌现,是西方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的主要发动机。
阳明早期也想用朱熹理学“即物而穷理”的方式,他“证竹子”的方式是在竹林里静坐体悟,几天几夜后因为身体吃不消而放弃;培根则是建立“人人可以循而效仿”的实验科学方法论,并且提供一些科学发展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人才可以带来科学的持续发展和学术的长盛不衰。
2
喜欢科学的康熙和崇尚西方现代文明的彼得大帝。
清朝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喜欢科学。康熙时代的科学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南怀仁时代”,即从1669年到1688年南怀仁去世;第二个阶段是“法国人的时代”,即从1688年“国王数学家”来华直至1722年康熙时代结束。
1688年是科学史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点,这一年发生了英国的光荣革命,此前一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康熙勤奋好学,经过3年的向“国王数学家”学习,掌握了足够的科学知识,于是开始把它们作为皇权统治的手段加以利用。1691年底到1692年正月间,康熙连续两次在乾清门与一众大臣探讨科学,内容涉及历算、音律、“径一围三”圆周率以及测量河水流量等问题,并实地进行日影观测。
康熙认定,“汉人于算法一字不知”(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达到了他想要通过科学才能慑服汉族大臣、抬高满人地位的目的,根本没有考虑从制度层面把“国王数学家”带来科学知识普及以用于帝国建设和造福百姓。
与康熙大帝几乎同时期的彼得大帝(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同样向往西方文明,彼得一世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欧洲化正规编制的陆海军。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1725年2月8日,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去世。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可以说因为彼得大帝边缘地带的俄罗斯才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康熙热爱科学,自己也有学习天赋,但其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显示满人统治权力的合法性,根本没有用科学发展增强国力的打算,更别说制度建设。其结果是随着康熙去世,其对科学的个人喜好没有带来科学在中国的继续存在。
同时期的彼得大帝为了学习西方文明,派遣使团学习,自己在欧洲学习游历考察三年,内引外联,建立现代国家制度体系,其结果是俄罗斯进入了现代国家行列。
3
东西文字起源的差异猜想?
中国的文字,传说是仓颉造字,造字的原理是根据观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以整体意象来用字形来表示。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和“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目前查到的起源说法,都离不开用整体意象来表达意思。汉字的创立起源,说明了东方注重整体和图像式思维认知的方式。
西方文字的起源不需劳神去查资料,以现在字母体系倒推,主要是起源于单独没有意义的字母符号。26个字母各自不代表意思,各自之间就是符号,几个字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
这样一种状态下形成的文字,和东方文字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差别。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西方文字,每一个词都是迭加和拼凑起来的,缺乏内在的系统性。
同时,东方汉字它的意义,也直接赋予到象形,音形意都在一起。
东西方文字的差异,发展成语言这样一种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带来东西方人们思维状态和思想方式有南辕北辙的巨大差异,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出发点。
东方注重集体主义,注重整体,思维方式多是图像式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注重直觉体验;西方由”一合相“的”一“开始,注重个体、分科,思维方式多是注重逻辑和推理,层层递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