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老玉米

我们的老玉米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00:15 被阅读0次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虽然比不上大城市,大米白面也能管饱肚子。我的儿子们都长大了,都到了城市,不用我管了,家里就剩下我和老伴,不吃多少,不用像过去一样吃糠咽菜,能买得起大米白面。可老伴非要吃玉米面。

    今天打了两千斤杂交玉米,全部卖掉了,剩下两筐老玉米,老伴不让卖。

    我村的人都是这样,杂交种卖掉,老玉米留着自己吃。感觉老玉米窝头比白面馍还好吃。就是蒸白面馍也要掺上老玉米面。

    用水煮老玉米,到石碾上碾成湿面,可以蒸馍,可以蒸柿皮忽娈的,可以用食用油煮交叶,可以做抿节饭,变着法儿的吃。

    大地方的人来旅游,看见我们的老玉米湿面,他们还要高价买回去。

    专家研究,老玉米在我村的种植时间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自留种。

    市场上买的杂交种玉米种子,只能种一年,不能留种,每年都得买种子,价格也很高,一点儿也不好吃,但它的产量高,多上些化肥,产量超过我们的老玉米。

    我们种植老玉米,不上化肥,只用农家肥——圈粪、熏粪和沤粪。以前穷只图吃饱,现在要吃好,还要吃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山区也挺不错的。可以吃到自己种的绿色食物。

    我想起了许新泉。

    去年中国第五届网络种子会议在王金庄召开,我认识了许新泉,那是一个农民专家。受到过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今年春天,他让我给他寄去王金庄的老品种试种研究。

    我到各家各户收集了几十个品种,村主任见我收集老种子往外邮,他跟我说,金皇后一类的邮就邮出去了,白马牙一类的稀缺品种不能往外传。

    可以看出我们祖上留下的老品种是多么珍贵。

    前几天,河南教育研究中心的梁军教授带着她的代表团来到王金庄,她也看上了我们的老品种,也要带到登丰,在周山试种。

    王金庄在太行深山区,主要种植结构就是谷子和玉米倒茬轮作,第一年种谷子。第二年轮作玉米。

    冬闲时,我们赶着毛驴把圈粪送到地里,按照一定的距离一驮倒两堆,拍实,然后用土覆盖,保持湿度和养料不至挥发。

    次年清明,如果土壤湿度够用,立即播种,湿度不够,等雨来,等到谷雨不迟。如果谷雨还不下,金皇后,白马牙,老玉米今年就不能种了,熟不了,要改种晚玉米。

    种玉米靠驴耕点播,本地叫“点玉米”,路上见面寒暄,问,“你去做什么呀?”答,“我去死人沟的点玉束呀。”

    到了地头,揭鞍套驴起上边,停下来,让毛驴休息片刻,因毛驴驮着鞍鞯上山很吃力,需要喘口气,稍作休息再耕。

    驴歇会儿,人不能歇,趁驴休息的间隙,赶快把地里一堆堆圈粪均勺地撤开。再把高粱种子满地里撒上一些。便于收割时用高粱杆捆绑玉米杆。

    耕地从堰边起犁,第一犁点青豆,旱地种作堰边不耐旱,要点一犁耐旱的青豆。

    第二犁点玉米,每隔四犁要点一犁豆角。这就是“玉米地里带豆角”,是王金庄典型的种作方法。点上豆角不误玉米生长,不点豆角,玉米也是长那么大。青豆玉米都是白赚实得。

    一块地将要犁完时,不能挨着犁到堰根,剩下三犁要从对面堰根起犁,过来返回再过来,墒沟留在三犁外。这样,耢地时基本能把墒沟耢平。

    中耕要锄三遍,第一遍间苗是个技术活。老品种易稀不易稠,株据之间要能卧下牛。

    锄二遍很吃力,如果懒得不想动,长辈常教训说:“多不想动嘞,你去拉二遍来!”锄二遍要大翁堆,翁堆就是培土,左一翁右一翁,再从顶头来一锄,培好。

    第三遍就不必翁堆培土了,浅浅地锄锄就行,有草的地方细心些,豆角藤蔓下不好锄又没长出草的地方可以忽略不锄,简单来一遍,锄过没荒田。锄第三遍,节令在立秋前,正是杂草结籽时,这遍不锄,一年赏下十年草,后边连续几年都不好做造了。

    啰里啰嗦1400多字了,不知交代清了没有。快快打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老玉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do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