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读到刘若英这本《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六七十页的样子时,我就想写一篇关于我对“独处”这一话题的文章了,今天终于看完了,页数不多,500多页,我却看了两天,阅读时间被挤得零零散散,但这却也给了我关于“独处”的不断思考的机会。
独,可以解释成孤独,处,就是相处的意思吧。所以,独处,可以总结为——孤独相处。一个人的相处可以说是处在独处这种状态。这种是从外界因素谈起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在环境上周无他人,人数上,只有自己。对于独处的这种解释,应该大多数有过吧。而今天我想浅谈下真正的独处。
真正的独处在我看来是一个人内心所处的一种状态,它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扰乱自己的步伐。真正的独处,躲开了外面喧闹,在内心修篱种菊。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很难从外界环境中找到独处的机会,那么在内心修篱种菊,在嘈杂的环境中拥有一个独处心态就显得更弥足珍贵了。
奶茶在她的书里写道“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是一种消极情绪。” 且不探究寂寞它是否消极,首先需承认的是,它确实是一种情绪。一种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所以就会有人误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当成自己的状态,没有窥视自己的内心,就急于把自己扔进人群中企图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缓解自己的这种情绪。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人群中依然感到孤独的原因吧。这种方式对于缓解自己情绪非但没有帮助,且会让自己所处的孤独的状态越来越深,处理不好,就添多了寂寞。
独处时必须意识到自己。才能够享受随之而来的自由,或寂寞。它是一个“本我”的真实存在状态。能够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之后,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独处带给我们的意义,除了人际交往,沟通交流之外,独处更是会提高我们办事的能力与效率。拿我来说,在出门逛街记路这一点上对别人是很有依赖的,如果出门有人和我一起时,感觉自己的大脑条件反射性的就不认路了,不记方向,什么都不管。而我一个人时就不得不有意识的去记这些东西,当我自己终于完成这件事时,我发现自己还算不上路痴呢。(哈哈)独处它也会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做饭,比如一个人的旅行。在工作中,独处的状态给了自己更多的思考与实践动手机会,渐渐地,就会发现独处使我们受益匪浅。
那怎么样的独处状态我们会受益呢?也就是说在独处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让我们受益于自己的这种状态呢。这里我想提到的是冥想。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自我,即人,由于受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
一般来说,让思想做到“空静空无”近似徒劳无功,这种尝试只会带来挫折感。哪怕就在“什么念头也没有”这个状态出现的那一刻,你也会想:“啊,我差不多做到了!我几乎什么念头都没有!”但这么一想,不是就有新的念头进入思维了吗?!是你正在想“自己什么也没想”。根据瑜伽科学,“无我”的境界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按照瑜伽的说法,涅槃并不是终止存在的意思,而是终结无知又痛苦的无意义的存在。真正完美的涅槃就是体悟充满精神之爱、内在智慧和目标的存在。没有任何一件事对我们来说,比自己的存在更真实;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比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更自然。
因此,认为瑜伽冥想的目的是叫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或终止存在,这实质是很难的,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企图毁灭存在的做法,实际上只是无望地挣扎和浪费时间,根本无法解决痛苦。解决痛苦的办法不是试图终止或忘掉自我的存在,而是让我们的存在更有意义,充满精神之爱及智慧,最终获得美满的生活。
要是人缺了精神之爱及智慧,就自然难以认识到存在的目的,就会一直处在不快乐的状态中。不过,通过瑜伽冥想的练习,我们认识到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追求的不再是结束或忘却自我,而是明白人生有更长远的目标,并快乐地生活。(以上关于冥想的解读来源于百度百科)
在这方面艾玛沃特森和乔布斯做的不错。独处的状态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心世界都会给人一种轻松感,借此机会,以冥想来不断内练自己,达到心神形合一的境界。
阅读与写作对于独处的人来说更是不陌生,独处的人喜欢探索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在书中看到了,在笔下绘成了。一个属于独处的人的世界形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