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历史学家所赋予的。人生本来也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你所赋予的。”
说历史学没有意义的是历史学家何兆武,他还精通中西方思想文化史。如果你去了解他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的话,应该会更觉得神奇,因为他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哲学、外文四系。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珠穆朗玛峰一般的存在,时局动荡、资源匮乏的不利条件下,师生们却能专注于教与学,他们在各自从事的领域成绩斐然者众。
比如物理系才子黄昆与杨振宁的那段对话,前者说爱因斯坦又发表了一篇文章,问后者读后感觉如何,后者把手一摆,不屑地说:“毫无originality(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这个典故经常看到,何兆武说是他亲耳听到的,不知道是不是他最早记录下的这一趣话。
在何兆武的《上学记》一书中,关于西南联大众多名师(名家)课上课下的小故事很多,由曾作为西南联大学子的作者分享出来,让人更加好奇。轻松的教育氛围熏陶下,学生才能轻松评判学校和老师。
刘文典教温(庭筠)李(商隐)诗,十堂课有七八堂都不来;朱自清讲课不行,“较为平淡”;卞之琳口音非常之重,有学生上了他的课后说“英文我听不懂,中文我也听不懂”;钱锺书上课基本都用英文讲,偶尔加一句中文……
其实不止是西南联大有这么轻松的学习氛围,作者所述的“上学记”也包括了他之前的小学和中学经历,同样有令人向往之处。
比如作者读师大附中时,受教育的方式不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师大附中南边的琉璃厂是全中国书店最集中的地方,新的、旧的总有几百家。中午吃了饭,学生们就去逛书肆开眼界。单就几百家书店集中一处这样的盛况,恐怕我辈再也无缘见识到了。
本书讲的是“上学记”,其实也是作者个人的成长史,而个人的成长史反映的是时代的风云史。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代知识分子如何被塑造出来,如何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或沉浮或坚定。
我很喜欢本书后记中描述何兆武的一段话,说他像一个安静的孩子,隔着自家的玻璃窗看外面喧闹的街景。“这个状态是他一生面对时变世变的态度,始终如一,所以可爱,所以难得。”
生活态度决定着一个人对轻重的选择,进而影响他的生命轨迹。何兆武先生安安静静的,“不打扰任何人,也不会被任何人打扰,有滋有味的,慢慢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先生已于前年远去了,一同远去的,还有独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上学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