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中不仅有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山林和水系,它们看似静默地存在,却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变化,就像人类也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中一样。当我们以一种平等的、友爱的心态来关注大自然,就会发现各种生命的起始、终结还有种种奇迹的瞬间。万物有灵且美,我们只是大自然微小的一份子,需要有一双慧眼来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无与伦比的丰富与美好。
《看万物》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万物,并教给我们看万物的方法。
何时看?
《看万物》这本书将一年四季按月划分成四到五周,每周制定一个观察目标,或者看鸟,或者找叶,或者望云……总之,365天里,每天都有可观察的对象,可体会的意趣。
看什么?
看大自然。身边的花鸟鱼虫、风雨雷电、山川胡泊,就连动物的脚印也是自然的语言。书中共给出“100条探索世界指南,”引领读者走出家门,与大自然互动,并从大自然中“收获故事、收获记忆、收获知识”。
欣赏书中的图片。全书共130幅细腻的手绘图画,线条简洁,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事物最主要的特征。最富有创意的是,书中还将大自然的照片进行特殊处理,“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手绘和照片合成,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如,一个真实的黑黢黢的树洞里调皮地探出一个白色的,手绘简笔小鸟,不禁让人会心一笑,仿佛那只小鸟就应该在那里。
怎么看?
调动全身器官观察体验。用耳朵听一听,大自然中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声音。四月的黄昏,你能听到什么?五月的早上,你又能听到什么?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对这些声音,你有记录和什么发现吗?在山林中和在田野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用鼻子闻一闻,你能闻到什么?春天,新翻的土壤是什么味道;夏天,茂密的青草是什么味道;秋天,金黄的桂花是什么味道;冬天,飞扬的雪花是什么味道。用眼睛看一看,天空是什么颜色,彩虹是什么颜色,大树长得什么样子,不同的树叶有什么区别,小鸟的身子和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们在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等等,都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行。用嘴巴尝一尝。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慎重,尤其到了野外,不要轻易去品尝你不了解特性的植物。有些野果又酸又甜,一些野草经过处理后也可以当菜吃。它们和人工种植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用手摸一摸。有的植物叶子上有茸毛,摸起来能感觉到手微痒;有的植物果实上沟壑纵横(如苦瓜),摸起来很不平整;有的果实很平滑,摸起来很顺溜(如苹果、梨子);有的果实外面包着一层皮(如玉米、花生等),需要把皮剥掉才能看到果实的真面目。动脑想一想。这本书的作者伊莎贝尔·米尼奥斯·马丁斯,是葡萄牙人,所以,这本书中讲到的季节、鸟类、树木、花朵、山川胡泊都是葡萄牙境内的,有些是我们不熟悉的,但因为都处于北半球,有些动植物我们也见过,比如蒲公英。看书的时候,要想一想,这种动植物我见过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时间见过,和书中出现的时间一样吗?对于相同的物种,书中有时会给出在中国的分布地点,比如,夜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天山、吐鲁番、福海等地。这些对比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吗?比较让我们看书更有效率。
观察不忘保护。我们观察自然,从大自然中学习,为的是更好地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变得更美丽。所以,书中时时注意给读者灌输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在九月第一周采摘黑莓的小贴士中,作者最后提醒道:“不要把一棵树上的果实都采光,记得留一些给小动物们,也要给这棵树留下一些种子”,简直是大自然的贴心小卫士。在七月第四周观察潮水坑的小贴士中,作者很认真地写道:“行动时要小心,观察好双脚要踩下去的位置,不要踩到活的生物。”在最后一条,写道:“最后,将你捕捞的一切原样(活着的)送回潮水坑”。观察是手段,保护是目的,观察结束后,要让自然恢复原样,不能以观察为借口,破坏自然。这是我们在观察自然时要注意的。
观察要有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写写画画的过程就是你分析、整理、思考的过程,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内容让人印象深刻。所以,观察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你的纸和笔哟。
走出家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广袤丰富的大自然,它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场所,也是我们培养冒险精神,养成科学思维的一个训练营。
慧眼看万物,万物美且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