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明节

作者: 美丽慢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12:29 被阅读0次

    清明节习俗:

    通常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

    在古代还会有的习俗:插柳、射柳、荡秋千、蹴鞠、斗鸡、蚕花会、植树;

    对于这些习俗由何而来,有什么讲究,以下内容可做参考:

    古诗有云: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日。

    清明节起源

    作为中国非常传统的节日,其来源也是非常有历史底蕴的。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塞外,被母族亲人代为抚养。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继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虽然是一个比较苍凉的故事引发,但是也代表了对于先人的敬重和缅怀,所以清明节也在时光的流逝中,习俗被一直延续至今。清明祭祀成为了一个每年缅怀先人、祭奠的节日,但也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而相传清明节扫墓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清明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i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