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语言、国别谈文化,其实挺有意思的。在中国,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有各自的市场,与日本略有相似。其中稍微不同的是:
1)我们的外来文化以英语世界,美国为主。近期大腐国也上升了起来。日本在我国也有大量粉丝,但是只能说是次文化。
2)我们的自有文化下降得厉害,比日本的传统文化下降的更快。所谓的“非物质遗产”只是把文化商品化的一个方式,感染力并不能通过商业化来提升。不是说,一个商品卖得贵就能获得真正的认同,相反,一个好的文化(比如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视频),免费就能获得真正的传播。中国太大,南北方差异很大,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远到澳洲加拿大美国唐人街,处处都能看到“中国式”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至于谁正统谁偏激,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文化是自然发展出来的,存在即有其合理性。
文化输出的方式很多,商业化世界比较流行的:电影、电视、动画、小说、绘画、音乐、摄影、舞台演出、展览、语言学习、手工艺、商品、体育、互联网,给钱就能感受到的形式主要就这些(如果有再想到欢迎留言再补哈)。其他类似沙龙、俱乐部等小圈子的形式,这里就不讨论了哈。
从影响的效率上来看,可以对文化形式作出一些排名:
1. 电影电视(包含动画等)
2. 音乐
3. 体育
这三样比较容易传播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不单纯依赖语言(翻译对艺术表达程度的影响不是100%)
2. 针对大量复制的Mass Media(比如舞台剧、沙龙、俱乐部等就受到了这一点的严格限制)
3. 有经济效用(可以收到大量的商业赞助。最具有经济效应的全球事件,就包括奥运会、世界杯、F1、四大网球公开赛等大量与商业分不开关系的赞助和推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056/3d943ada4168f41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