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物质还不丰富,大人们整日为生计忙碌,生活得也比较粗糙,坐月子的母亲收到邻居送来的一桶鸡蛋,已是多大的恩情。
小时候满百天,没有抓过周。但是,对书籍的喜爱却不知道因由而来。也许从孤独开始,又恰好家附近有个书店,成了无处去,又可躲避做家务的去处。也许是帮着母亲在文化宫干活,里面有图书馆。总之,就是喜欢上了书,打开它如进了一个缤纷的世界,陪伴孤独的童年、少年、青年。
工作后有了工资,还是对购书毫不吝啬,最初喜欢买诗集,汪国真、席慕容,徐志摩,出一本就买一本。渐渐的买书成了习惯,喜欢就买,书成了最富有的储蓄。
成家后叠加堆放的书籍占满了书柜,也成了家里最多的物件,看过的书鲜少再去翻看,光阴也慢慢薰黄了书页,也不舌得丢弃。
也是在某个清晨醒来,望着满满的书柜,突然发现,收集的书总想着会再去重读,真真地却没有再去翻看,那么多书寂寞的成了摆设。
依然是遇见喜欢的书,仍然购进,看完后又将之打入冷宫,成了书柜里的屹立千年的风景。
也许借书读更有实效,虽然它不为己有,却实实在在的读过。不耗费资金,不占据空间,不被冷落。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手机握于掌,电子书随手可阅读。可是,仍然喜欢纸质书,翻书页的愉悦,对喜欢句子的勾划,还是让人静享富足。
也许购书的习惯积习难改。但还是希望自己重读一下收藏的好书,领略书中复读时不一样领悟,此一时彼一时,心境不同,风景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16272/d480c767075ab88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