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篇》复习之一
《先进篇》在整部《论语》中的地位很特别。许多前人先贤已经感觉到,《论语》前十篇与后十篇之间也存在差异。
钱穆先生曰:“《论语》分上下编,上编首《学而》篇,末《乡党》篇,多‘学而优则仕’一边语。下编首《先进》篇,末《尧曰》篇,多‘仕而优则学’一边语。其余各篇大率皆然,读者试自参之。”
钱穆先生考证,认为一部《论语》很可能经过两次编纂,分别集结成书,所以编辑的结构和特点都有不同。我们充分理解本篇的脉络和宗旨,对把握后十篇的内容就非常关键了。
《论语注疏》曰:“前篇论夫子在乡党,圣人之行也;此篇论弟子,贤人之行。圣贤相次,亦其宜也。”
朱子曰:“此篇多评弟子贤否。”
皇侃曰:“先进者,此篇明弟子进受业者先后也。所以次前者,既还教乡党则进受业者宜有先后,故《先进》次《乡党》也。”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现在我们讲《先进》的观念,和下面第十二篇《颜渊》等等,等于上论的《学而》《为政》《里仁》这些篇章的注解。以实际的例证来作注解,叙述孔子当时师生之间的讨论,以及他自己实地的一些作为。所以还是连贯的。为什么篇名叫《先进》?我们看到上论各篇,几乎都是拿每篇第一句的头两个字来作题。古人许多著作往往同我们现在相反。我们现在写一篇文章的程序,是先构想好一个大体,下面分几章,立好大题目,章的下面再分几项、几点,很有条理地写下来。和盖房子一样,先画好图,搭好钢架,然后水泥一灌就行了。中国古人写文章,完全不同。我们小时候写东西,也都是走古人的路线,大致上没有什么题目。真正抒情的,自己感情思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完了以后再想一个题目。试看古人写诗,尤其唐诗中李商隐的诗,“无题”特别多。写了以后,没有题目,算了,就叫“无题”诗。不过也不要上当了,有些无题诗,真有题目,只是不好标明;或者作者私人的事情,无法公开,就干脆来个“无题”吧!我们知道论语中《学而》《先进》这些题目,不见得就是当时编书的人立的,或许是后来的人,为了分篇,就取开头两个字,作为这一篇的题目。此篇名《先进》的意思就是‘前辈’。”
杨朝明先生认为:“本篇主要记述了孔子弟子的言行,列举了孔门中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著称者,特别称道了颜回的好学和闵子骞的孝。最后一章里孔子和弟子谈论志向,反映了孔子的Z治理想。”
同济大学刘强教授认为:“下论”比之“上论”,中间似有一门横亘,此门不唯是孔门,亦礼乐之门,君子成德之门也。故“上论”多夫子之言语,多“学而优则仕”一边语;“下论”则是孔门众弟子及当时从政者之表现,多“仕而优则学”一边语。两相比较,容有文体、境界、韵味之差别也。
《先进篇》,前人多解为“议论弟子”。为什么议论?议论何事?本篇的前两章,同样开篇提出了全篇的主旨。
首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里首先提出了“先进后进”与“野人君子”,两组概念。何谓“先进后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皆因“文献不足”变成了无解——各说各是。也让我们后世学人困惑不已。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在前人四种说法之外,考证抉择了“另一说: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皆指孔子弟子。先进如颜闵仲弓子路下章前三科诸人。后进如下章后一科,子游子夏。本章乃孔子分別其门弟子先后不同说,最近是。野人,朴野之人。先进之于礼乐,文质得宜,犹存淳素之风。较之后辈,转若朴野。君子多文,后进讲明礼乐愈細密,文胜质,然非孔子心中所谓文质彬彬之君子。”
我愿意解为:先学习礼乐后做官的,是地位低下的乡野之人;先做管后学习礼乐的,是出身高贵的贵族君子。
第二章,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钱穆先生取朱子之意:“本章四科之分,见孔门之因材设教,始于文,达之于政事,蕴之为德行,先后有其阶序,而以通才达德为成学之目标。”不管怎样解释,似乎都有不圆满之处。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文本透露的信息,去把握全篇的脉络。
钱穆先生提出:“本篇多评门弟子贤否,编者首以此章,为其分別门弟子先后学风最扼要。”又说“四科”:“乃记者因孔子言而附记及之,以见孔门学风先后之异。”
我们体会编纂者的用心:以下各章,看似聚焦于“孔门学风先后之异”,最终的用意却不在“学风差异”,更在于显示孔子的人格境界,和他的取舍、教法以及对弟子们成就的期待。这样,更显示出编纂者要表达的是哪些更接近于孔子真传的“先进”们的一脉风貌。
第三章至第五章,“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先进”是重点。我们在“学而”篇读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这里举例“孝亲谨言”,先举出下学功夫。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为什么孔子与颜渊交流,会无所不悦?这正是因为颜渊与夫子心心相印。孔子所教,博文而约礼,下学而上达。这个为己之学的功夫,始于“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落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个功夫如果得力,步步上窥天道之门。所以颜渊听孔子一言一语,都是从自己心底里流出来的消息。怎么会不“无所不悦”呢?所以我们看孔子开示出的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世人都不解,而颜渊毫不怀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