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讲述的是一位面部烧伤的小姐收养了一个孤儿。苏尔斯小姐住在乡下,有丰厚的财产可以让两个人生活宽裕,但养不起仆人。孤儿是一位逝去的寡妇的遗腹子,生下他后,他的母亲便去世了。于是这个孩子来到世上真的无依无靠。收养他的苏尔斯小姐就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依靠,她是他的天和地。而苏尔斯小姐除了两个远房的表姐妹,并无其他亲戚,况且这对表姐妹一直惦记着她的家产,这使得苏尔斯小姐也很孤立无援。于是,她把孤儿当成未来的生活寄托来看待。
这对母子曾经形影不离,相处融洽。小时候孤儿总是会趴在她的怀里,亲吻她,抱她,母子俩几乎是无话不谈。
但一切会变的。随着孩子的长大,苏尔斯小姐已无力供养他的学业,于是孤儿不得已在十几岁时再次回到养母身边。此时他已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加之养母给他买了很多书,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书,并且开始向养母要钱。这时的孤儿已经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并试图脱离养母的控制。
几次要钱之后,养母拒绝再给钱,孤儿便不再愿意和她说话。
苏尔斯小姐感觉到危险时是在此后的两年。孤儿长久地盯着她,冷冷地目光,看得她惊恐万分。她试图和孩子沟通,可一切都是徒劳,日久相处她能明显感觉,孤儿做事情十分冷静而缜密,这也只有索尔斯小姐最清楚。这为后来苏尔斯小姐被杀再次埋下伏笔。
她去找了两个老亲戚,告诉她们自己的境遇,亲戚建议她不要告诉别人,因此苏尔斯小姐实际生活和孤儿的真实情况,周围邻居并不清楚,尤其不清楚孤儿长大之后的真实情况。
当这种直觉越来越清晰时,索尔丝小姐已卖掉房子并找到一处新的住处。就这她搬到新住处的当天晚上,她遇害了。
警察排查了索尔斯小姐遇害的情况,孤儿不在现场。孤儿继承全部财产,因养母离世他表现得悲痛万分。随后他在村人面前呈现出温文尔雅,幽默风趣超过警察局长,热心交友使得公证人对他交口称赞。最后这名孤儿还成为了村长。
这是莫泊桑为数不多的惊悚类短片小说。作者以冷静地笔触,不带任何个人色彩地将整个故事讲述出来。读到结尾,再翻看开头,读者不难推断出,孤儿便是索尔斯小姐被害后的主谋。虽然车夫做了伪供词,六点多将索尔斯小姐送到住处,他解释成九点钟。警察据此推断索尔斯小姐是在晚上十点钟遇害的。
这样就为孤儿十点钟待在酒吧不在现场做了辩护。
观看整个故事,孤儿缜密冷静思维令人感到脊背发冷。在养母面前他长久地注视着手足无措的猎物,尽管这是一心待他将他养大的人。虽然养母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约束他的缺点,但从道德角度而言,这位养母是他的恩人。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与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及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恶毒。——英国作家萨克雷
故事结局是恩将仇报,孤儿在世人面前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痛哭,彬彬有礼且风趣有加,善于言谈交友。这和在养母面前很少说话也很少互动的那个少年,判若两人。
善与恶是人的两面性,日本《罗生门》之后人们曾长久讨论过关于善恶的话题。《罗生门》所表达的是人的善恶只是一念之差。但在《孤儿》中体现的确是蓄谋已久的恶,而且孤儿本身体现出隐藏得极为熟稔而长久的恶。至于孤儿杀人的目的和动机也很明显,他已经长大,他需要钱需要自由,不想再受到索尔斯小姐的约束。或许更深的目的是他不想再被这个面貌丑陋甚至心理有些占有欲的女人所控制。末尾孤儿最终当上全村村长,更具讽刺意义。
观看《孤儿》全篇,除开孤儿小时候每天等待他的美妙的晚餐,全篇很少有温情画面。索尔斯小姐的远房亲戚图谋地也是她的财产。警察局长和公证人最终也和杀人犯交往频繁,由于索尔斯小姐的死去并没有影响到村里其他人的利益,于是大家甚至选举孤儿作为村长。人性的冷漠和无情,让人感到冷冰冰的,莫泊桑以冷静而冰凉的笔触记述这一切,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整个社会的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