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感叹过,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好像听了,看了很多道理。也好像都记住了,为什么却没有任何改进呢?
关于这个问题,这个视频会来解答一下。
为什么听了道理,却没有用?
之前说过,学习经常是学习别人的心智模型。道理也是心智模型的一种类型。那把这个问题翻译一下,就变成为什么听了别人的心智模型,却还是不会用?
这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虽然你听了,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懂。
有些心智模型太过复杂,太过抽象,表述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你听了,却没有真正的理解,会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你觉得你听懂了,实际上你没有。这个道理背后可能会有很多延伸的意思。
比如说一个长辈告诉我,想要知道钱从哪里来,就要知道钱往哪里去。我想了半天也不确定自己又没有听懂。
又或者网上很多一条条的人生经验,比如不要交浅言深。就这么一句话,但没有说什么样算交浅,话说到什么地步算言深,为什么不要这么做,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简洁版的道理,并没有表述出完整的心智模型,除非你本身也有类似的模型,否则就很难真正的进行学习。于是大部分道理听完了,哦一声就过去了。然后没有任何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很不喜欢格言类的人生道理,因为大部分都没有卵用。你要是本来就懂,看了心领神会。本来不懂,看了一头雾水。那这个道理说出来有啥用呢。
又有些心智模型,跟你的实际经验差别太大。虽然都用一样的词,但它真正说的,和你理解的不是一个意思。经常是以为自己听懂了,其实人家是在说另一件事。
比如我劝小明好好学习,多读书。在他的经验里,好好学习就是多做题,多读书就是看网络小说。然后就去拼命刷题,看小说了。
父母劝孩子找对象要门当户对,因为结婚是长期相处,需要相互合作的。如果双方家庭背景差距很大,就会有一些经济上,观念上的纠纷。但孩子一听,就直接理解为封建思想,什么门当户对现在哪还有门户。
很多这样那样的误解,导致虽然你听了, 但其实并没有真的学会那些心智模型。那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改变。
第二种,你听懂了,但是不会用。
有些时候,因为这个模型不是你归纳出来的,所以你也就不知道它该怎么演绎。
比如很简单的,察言观色很重要。别人说话的时候,未必是话语里的意思,你要听他的口气,观察他的脸色,才能确定他真正的意思。
这可能是一个老道的人精说的。但是你说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听。他听倒是听懂了,也没有误会你的意思。
但是……要怎么察言观色啊?
什么时候看什么啊?看眼睛还是看眉毛啊?听声音大小还是听语调啊?
没有最初的经验,也就不知道这个模型在每个场景中,是怎么运作的。这就像一个人没有见过真兔子,只听说有种动物长耳朵,短尾巴,毛茸茸的,叫做兔子。那他真的见到兔子的时候,未必能立刻反应过来。
这也就是脑袋里有了模型,但不会用。
第三种,你听懂了,也知道怎么用。但就是想不起来。
因为你更习惯用你自己的模型。
比如说有一些建议是让大家发脾气之前,先默数十秒,然后就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应该没有人听不懂。默数十秒就更简单了,应该也没有人不会数数。
那为什么很多人听完,还是做不到呢?
因为很多热习惯了一生气就冲着人大吼大叫。每次怒气一上头,习惯性的就按以前的方式做了。
你有你的习惯,有自己的思维定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用多了的东西,总是会更顺手。新的东西,总是想不起来要用,慢慢的也就忘掉了。
以上三种,就是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那应该怎么办呢?就不再听道理了吗?
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三种困境。那就是练习。
在相关的场景中,尝试着练习新模型,可以帮助理解这个模型,真正学会怎么应用,并且形成新的习惯。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上完课之后,老师都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回去做啦。
如果你没听懂,做题能让你把问题想得更明白。
如果你不会用,做题能让你慢慢的学会怎么用。
做着做着,你还养成了相关的思维习惯,考试的时候也就能更快的做出题目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练习被这么重视的原因啦。
《刻意练习》中提到,大部分人都喜欢传授知识,而不是传授技能。因为知识比较容易传授,而技能只能通过练习获得。
但只传授知识,而没有练习方法,就容易遇到听完了,学会了,却不会用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
之前也讲过了,解决方式就是练习。
学习过程中,学了知识之后,应该为自己布置相应的练习。
如果是初学者,普通的练习也能带来进步。但如果比较熟练,还想要进步,就要参考刻意练习中的法则,为自己为自己安排合适的练习难度和练习方式。
这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
要记住,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需要练习技能。就像是人的两条腿一样,相互配合才能走好路。
无论是只练不学,还是只学不练,都容易止步不前。
……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过雨红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