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采访:年轻人,你喜欢过年走亲戚么?
被采访对象,统一回复:额,不喜欢!…不太认识……没有话说……很尴尬…!
过年越来越多人不喜欢,除了小时候听说的那句“大人怕过年”,那是因为当年贫穷。
现在怕过年,恐怕都是因为:词穷!
于是就很奇怪,为啥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反而比陌生人们,还让年轻人觉得害怕呐?
在对待网友、游客等等等等都能那么热情的在网上喊麦的年轻人,为啥对自家亲戚们,这么抵触呐?
对,也有可能,正好被采访的对象就是那部分不热心这些东西的年轻人,巧了不是?哈哈。
走亲戚,曾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朱明瑛一曲“回娘家”,走亲戚活生生写照。
年轻人要说了,那是去外婆家,能一样吗?
不过,就想好奇了,亲戚,不就是外婆那个枝头伸出来的一些“杈枝儿”,或者爷爷奶奶这头伸出来的一些“杈枝儿”么?难道还去啥地方么?再远了的亲戚,不是婚丧嫁娶,一般也不随意走动啊?
当然,人家那些家族氛围浓度高的,肯定不一样,没有尺子能衡量。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亲密度也不一样,存在感不强的,百分比咱也没调查过。
但是斩钉截铁就回答“不喜欢,不去,没兴趣”的年轻人,看着心里还是挺凉的。
如果不是分开二胎三胎,亲戚这个词的范围,早就缩小一半儿了。
以后有没有“舅舅姨娘姑妈、表姐表妹表哥表弟”也很难说,更不用说什么“姨奶奶姨婆婆”了。
得,年轻人说,这不是省事儿了,省得不知道喊啥。
说来也奇怪,这些年轻人能被陌生人故事感动得隔屏哗啦啦流泪、留言、弹幕一团接一团,都是,在现实世界里,就是冷若冰霜的陌生人、社恐人。
细想,其实也不光光是亲戚,是有血缘的陌生人;就算一个公司里的,也有可能只是成为与外单位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墙外人反比墙内人亲;一个班级的,也是别的班同学比自己班同学亲……这真是个奇怪的现象。
远香,近臭!
可能,也只是井底之蛙看到的一部分现象吧。瞎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