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的
1、尝试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永澄老师的这篇文章中的两个案例,作为利用PKS解决问题的锻炼;2、肯定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者有疑问的话多交流:)
背景
我在阅读这篇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抓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PKS中的K。
这个问题的本质应该是:想从现象中发现本质,要抓住事物内部各要素的联系。并且第一段也说了,所谓的矛盾就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尝试用矛盾分析法
矛盾是一种相互关系,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必定会有区别,如果它们之间还有了联系,就必定形成矛盾关系,也就会形成问题。
所以要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必须要分析矛盾的双方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才能给出解决方案
问题的本质
给出解决方案的本质其实是:要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让事物向着自己的对立面发展,规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这是让事情得以发展的一种方法,因此投放解决方案时,应该明确一下,这样或那样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即目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成长中的基本矛盾应该是现在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矛盾。所以每个想成长的人都会有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现状成长到理想状态?
案例分析
基于以上设定,我自己分析了一下文章中的两个例子:
(一)“我的计划无法实现怎么办?”:把主要矛盾给搞错了。
矛盾中的斗争性(区别)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只有分析双方的同一性(联系),才能实现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
现状与理想状态应该是题主的基本矛盾,但是题主解决方案是投放一个完美计划,于是矛盾(问题)变成了:现状与完美计划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真的和原本的矛盾一致吗?
所以应该先思考:完美计划是不是现状向理想状态转化的必要选择?自己的理想状态是否等于完美计划的成功执行?
因此归根结底,还是得先明确目的才能解决问题(自己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否则随意投放方案根本不能解决这个矛盾,不能让自己向规定的方向发展成理想状态的自己。
(二)“我想成为一名形象设计师”:没有把握清楚矛盾中的各个主要方面与主要矛盾
这是服务“免费用户”和服务“收费用户”之间的矛盾,这之间有哪些方面呢?
分析后又出现三对矛盾的主要方面:
现状(服务“免费用户”):效果差、收入少、声誉好
理想(服务“收费用户”):效果好、收入高、声誉差
所以接下来,要分析自己的目的,想清楚到底主要矛盾是什么?
如果目的仅仅是为了效果更好,是不是可以考虑免费并且让效果变好,比如增加一些奖励机制?
并且,收费用户的效果真的好吗?
如果是为了收入,则必须解决声誉或者要不要继续工作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考虑辞职?如果不能辞职的话,是不是因为自己能力还不足?
如果是为了提升声誉,又该怎么解决呢?也许最好的方式还是保持服务免费用户,但是注意筛选一些高质量的免费用户,那么才能有助于传播。
并且最后应该思考每个目的背后的动机,最后还是会回到现状与理想状态的主要矛盾。想清楚自己的理想状态变得非常重要,并且思考理想状态的过程,要避免小我的干预。
怪道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想要成事,练成技艺,需要先立志,先明确目标。不要让小我肆虐,随意给出解决方案。
总结
“你的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你说不清自己的问题。如果能把问题澄清了,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问问题,要想清楚、问清楚,首先想清楚矛盾双方,和一些矛盾的方面。同样是拖延、 悲观,每个人具体的相应问题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还是应该先立志,再勤学、改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