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品茶记 | 普洱

品茶记 | 普洱

作者: 文之笙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19:48 被阅读0次

2004年澳门华联砖生茶体验:

我投了6克茶叶,初品是味道厚重,观其汤色,透亮油润。随着茶叶的逐渐散开,滋味从厚重转为甜柔,这款生茶历经十九年自然陈化,遇水舒卷,茶香而弥远明。让人想起《菜根谭》里的那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到了第12泡,茶汤颜色不减,十分耐泡。这是我第1次为自己泡普洱茶,独自品尝,漫寻滋味。

第13泡,入口即有甜味,生津回甘迅速。

第14泡,闷久一点再出汤,汤色逐渐变浅,我想起苏轼那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文豪不愧是文豪,茶本是古代七俗之一,到他笔下,倒可以与诗酒这样的七雅并提,使品茶也成为一桩雅事。不过到了明朝,唐寅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7件事即为古代七俗,不过这个“俗”大概是通俗寻常的意思。如今大家也普遍爱喝茶,却不是传统的六大茶类了,而是一些加工茶,比如众多的奶茶和水果茶之类的。爱喝纯茶的年轻人不多了,如我一般,年少已识茶真味的茶友已十分难寻。

好茶亦求,茶友难遇。

第15泡,汤色浅淡,滋味清淡,可享清欢。

第16泡,忽又想起赵艳雪的那首诗——似水韶华去莫留,漫伤林下失风流。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我所在的茶空间内有细水长流,门外有车轮滚滚之声,伴随落日西斜,光影流动。这茶如人老去万事浅,享受安闲恬淡的生活。

第17泡,来尝一下尾水,仍有甜味,仍有茶香,仍可再泡,我却已经喝不下了。滋味已了然,如此便好。这款茶属于中期茶,再过一年便可称为20年老茶,可以收藏,也可品鉴。

2023.08.03.

相关文章

  • 普洱茶记趣

    普洱茶记趣 我不知从何时起就对品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茶品琳琅满...

  • 追溯普洱府早期,普洱茶的源发

    普洱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品茶时候不可多得的谈资,三五茶友,一壶普洱,谈天说地,一边品茶,一边了解普洱的底蕴,那是件多...

  • 品茶记:陈年冰岛普洱生茶

    一、前言 2007年9月,我刚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中医临床博士班,之后受台湾彰化市已经营百年台湾乌龙茶的王成源茶...

  • 普洱茶记趣

    普洱茶记趣 我不知从何时起就对品茶情有独钟,工作之余一杯清茶常伴左右,散发出淡淡清香令...

  • 茶中之静

    今日茶饮,大益普洱+陈皮。蒸茶 闻香品茶,平复心中之焦虑。

  • 普洱品鉴——大益相遇黎明

    原创 ‖ 归心苑 品茶问道 普洱品鉴(周日) 【引文】 冬季似乎是普洱的季节,新老茶友都知道大益和黎明,当他们相...

  • 我的眼泪似水淌

    上午喝了好普洱,听着同事品茶的感受,又想起雪小禅写去云南采普洱喝普洱的事情来,就想翻那篇文章再来看。拿起书,第一篇...

  • 判断普洱茶是否优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作为依据

    很多茶人都知道,在选购一款普洱茶时,判断普洱茶是否优质,除了看外形、闻茶香、品茶质外,我们在冲泡普洱茶时,也会通过...

  • 古人火眼金睛,茶叶伪劣无处逃遁——黄儒《品茶要录》

    古人火眼金睛,茶叶伪劣无处逃遁——黄儒《品茶要录》 《造府普洱》不止有普洱茶文化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茶道|文学|...

  • 宋姐写

    宋姐写 初心不改 品茶悟道 锦沃DZCC商城选自原始森林古树上品普洱茶面世,意义非同小可。普洱茶不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茶记 | 普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p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