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去医院探望刚生宝宝的朋友。
6斤重的小人儿两眼乌黑明亮,东看西看。我去时,她睡醒了,开始要吃,努力在剖腹产妈妈的胸前做功。孩子饿,脾气很大,初次生产的新手妈妈,乳不成型,孩子边哭边找边吮,小脸憋得通红,全身都哭到紫。
这真是个需要努力的世间,才来了十几个小时,就开始了自我奋斗。刚刚做妈妈的朋友,也极力忍住剖腹产的不便,力图亲饲宝宝。斗室中,感觉到特别强的爱和力量。
哎,细看我们这芸芸人间,一切,都肇始于这一刻。
如果我撰部经,就说:“妈妈生下了孩子,孩子开始吮吸,然后,整个世界就开元了。”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每次看到小孩子出生,我还是这样激动,回到家,我情不自禁写道:
“这世界上如果有什么叫正能量,亲爱的小孩,你们就是那来源。孩子让女人成为母亲,承接天地万物的力量、慈悲、智慧、柔软,是包容的坤德起源……感谢你们,不嫌拥挤、喧闹,和我们共同承担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因你们的缘故,我们发了母亲的宏愿,每一个愿望都如菩萨一般。”
事实上,在写下上面这些文字后,所有的光从这本书的起始照了过来。这是五月某个苍灰色的凌晨,早晨带着清新多变的气质,开始进入我的视野:窗外晨光弥现,树木们仿若沉静的大人,任鸟儿们像思绪一样飞进飞出,驻足婉转,一刻不停地叽叽喳喳。东方遥远的天空,开始出现异乎寻常的光辉。在灰色天空中悬挂了一夜的冰凉透明的云霭渐渐被涂上奇幻的亮色,云霭们手牵手,依次显现出糅合了杏红、粉红、桃红、橙红、西瓜红、火红等所有神秘的亮暖色,东方的天际被渐次点燃了。
我心中开始思绪万千。也许是因为这种光、这种明亮、这种照耀、这种难以形容的早晨,我从自己是妈妈,想到了我的妈妈,想到了所有的妈妈,想到了女性作为妈妈的这种宿命。
在《妈妈是什么》这样一本书拉开帷幕之际,做妈妈的能量、强度,如宿命一般通过这个拂晓展示给我。是的,我们这些自以为独立的孩子,哪个不是内嵌着自己的妈妈在人间行走?妈妈就像拂晓的太阳,会为万物带来光明和鲜艳,也从另一个角度带来了阴影和凉意。
没有极大意外的话,即使我们在幼年由长辈代为抚育,自己的妈妈,依然是我们内在程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花上一辈子,要打补丁,不断去修复、升级的原始程序。
心头很多感觉开始变得敏锐。一种柔情,一种赞美诗式的行文风格,蓦地被连根拔起。我对要写的主题“妈妈是什么”忽地生出了某种了然的接纳:啊,这正是我要做的事情,也是我要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事,是我生命中最明亮的成长机会。
本书中,我将分四个部分,试着去列举妈妈会对孩子产生的,也许是持续终生的基础性影响。涵盖爱与信任、性格与情感、行动力和创造力、自然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然而,这些都不是我的回答,只是一个思考的起点。我要试着探索“妈妈是什么”,就像探究我们自己命运的起点,求索我们作为妈妈的宿命和使命。
穷生命之长,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从性命交织、不可切分的母子有机系统,会到逐渐分离的一个状态。但即使是成年孩子和妈妈的系统交织,也永远不可能被阻断。甚至在年老的妈妈辞世后,她还会是子女内在能量的核心部分。
所以,我要以一本书这样有限的篇幅,试着做一些探索,不仅描述妈妈的生活和辛劳,体会妈妈的爱与柔情,赏鉴妈妈的灵感和智慧,赞叹妈妈的愿力和行动,也将指出妈妈在养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些共同构成了孩子们生命的拂晓,影响将一直持续,延展到子女们的一生,并随之将深切缓慢的生命反馈,返回妈妈们自己的人生。
做妈妈,不仅是一个女人内置的天然命令,是身体进化的分工,也是主动的选择和一系列的具体准备。而做好妈妈和做世间任何事都不同。一个好的工人,要一直在生产线上,认真地处理工序;一个程序员,要一直在电脑界面上,去跟编码深度打交道。做好妈妈呢,却不只是处理“做”的问题,也要处理“不做”的问题。“做”是行动,“不做”是反行动。有时候,妈妈们要把行动力、创造力、决策力的空间给孩子,而且还要不断“减持”做妈妈的范围,这是妈妈们的实践理性。
《妈妈是什么》不是一本关于妈妈的教科书,我们没有妈妈学校、妈妈学位、妈妈职称。这也不是一本关于妈妈的工具书,不教妈妈们任何东西,不列清单讲方法。这是一本我从自己做妈妈的观察、体验、思考出发的生活小品和意识流记录。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有十九岁的大儿子,还有八岁和六岁的两个女儿,在中美两个国家分别经历顺产与剖宫产,我清楚国内养育的环境,也有在美国养育孩子的经验,是跨文化教育的实际体会者。我被朋友们开玩笑称为体验最全面的妈妈。目前,我的儿子已经在美国一所非常好的艺术院校就读,狂热地以青春之力,在自己爱好的专业上,每日极度奋进。我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完成了幼儿园学前班教育,现在回到北京接受以中文为主的小学教育。我当过八年记者,熟悉很多行业分工和系统建设,研究生阶段还受过专业哲学训练,这使得我在任何微小的事情上,不会为当下所困,常有“一粒沙里见世界”的探索体验之乐。
但使我惊异的是,在做妈妈的过程中,每天经历的微不足道的各种小事,不是我在教育孩子,而是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可以说我在任何一段学习、工作的生涯中,都没有我在孩子们身上学到的多。我们做妈妈“有所不为”的部分,恰恰是增强接纳力和领悟力。孩子们对我们的反哺,何至于等到老年?新手妈妈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就这样,我像织锦一样,慢慢地把每一段生活、每一个思考,用键盘记录了下来。母子这一世界上最古老、最核心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个小故事,一天天的日常。热闹且优美,叠加而化育。所有这些,都是从看起来极小极小的事情开始的,就像任何一个破晓——
孩子们把妈妈的生命打破了,最细小的裂缝中,一丝光进来了。
网友评论